-
日期: 2024-11-09 | 来源: 虎嗅APP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特朗普 | 字体: 小 中 大
特朗普致力于推动与中国“脱钩”,哈里斯也表示,“在未来的关键行业,美国不能袖手旁观,将领导权拱手让给中国。”
但世界是开放的,这样的固步自封常常会南辕北辙。实际上,美国的一些限制行为并不能对国内AI产业产生实质性影响,更多是象征性的。
比如上文所提到的模型出口限制法案,虽然看似杀伤力较高,但实际操作中,美国政府难以对开源大模型实施出口监管。
在开源模型领域,中国的人工智能模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依赖美国开发的开源模型。很多国内公司在LLaMA等开源模型基础上,通过私有数据训练进一步精调出自己的行业模型。
有大模型技术专家告诉虎嗅:“LLaMA,GPT都是基础大模型,基于Transformer架构训练,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有encode-decode结构的,也有像GPT类decode only的。所以从零开始的话,就是要基于像Transformer这样的架构重新开发,并自己训练,各大厂商自研大模型都是如此的。还有一类就是基于现有的基础大模型,有Continue Pretrain,finetune等方法,进行再训练或者微调,基于LLaMA这样的开源架构,有很多团队在上面做工作。”
也就是说,基于LLaMA训练大模型,是国内大模型创业的主流形态。
但是,现阶段对LLaMA这样的开源模型进行出口限制几乎是伪命题。
这是因为:目前LlaMA 3模型完全开源,意味着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Hugging Face等开源社区获取和使用,因此很难找到有效措施来针对性地禁止某个国家或地区使用开源模型。另外,经过再训练和微调的“改头换面”后,也难以分辨出该模型是否是基于开源模型架构开发的。
特朗普上任或许会带来新的挑战,但大部分中国AI企业,特别是AI TO C赛道,仍然认为美国是个“风浪越大,鱼越贵”的市场,并且含金量还在上升。那个没有拿到融资的AI生图公司,也因为跑通了PMF而在美国市场活得很好。
在美国做AI出海,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要直接与全球顶尖大模型公司如OpenAI竞争。邱谆的建议是核心价值主张——找到自己的差异化撬动点,有步骤地建立自己的门槛,发挥对供应链和大规模用户运营的理解优势。最好的应对措施是有自己的底层技术路线,在预训练、微调、RLHF等之外,回到技术源头做原生性的创新,某种层面上减少对Transformer和英伟达的技术依赖。
袁行远认为,不管外界环境如何风雨飘摇,破局方式是在不确定性中保持技术竞争力,因此他在改进Transformer底层架构的同时,提升Dreamily的故事创作能力,以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
他最终发现,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那些影响因素”不值一提。
出海五年后,他的感悟是:“对于年收入少于1亿美元量级的产品,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软件自身的竞争力。比如说我就在Apple Store看到有这样的用户评论——‘虽然我觉得Dreamily是个间谍软件,但是它真的很好用。’”-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