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09 | 来源: 美言不文娱乐社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当时无数走在时代前列的名人都纷纷站出来呼吁“废除文言文”,但依旧不乏有人坚使用文言文。为此,还爆发过许多次的辩论。胡适在北大(专题)任教时,他在讲台上大谈白话文的优点,但这也引起了部分保守学生的不满。一位学生甚至不惜打断胡适的话,反驳白话文。当时胡适就提到了自己的一件趣事。拒绝朋友的邀请,而胡适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干不了,谢谢。”相比于台下学生所想的“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白话文的确简洁不少。
然而就白话文更简洁还是文言文更简洁,时任北大教授的黄侃抨击道:假如你太太去死了,那用白话文就要说:“你太太死了,赶紧回来奔丧。”而用文言文,只需要短短四个字“妻死速归”。
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文言文更简洁还是白话文更简洁,成为了不小的纷争。
汉字的扞卫者
留日时期的鲁迅可以说是一位汉字扞卫者。1908年,鲁迅先生作《破恶声论》,而这篇文章中的“恶声”一是指的“国民”、是“世界人”。鲁迅先生在文中说道“甲之说曰,破迷信,崇侵略也……乙之说曰,同文字也,弃祖国也”
在这一文中,足见鲁迅先生对汉字的呵护。此外据有关史料记载,鲁迅先生曾经在1908年夏天同周作人、钱玄同、徐寿裳等人一同前往民报社听章太炎讲《说文解字》。
章太炎是个十足的汉字推崇者,他宣称“以国粹激励种性。”希望通过教育来达到“文学复古”的目的。直到晚年,章太炎依然坚持“文字亡则种性失。”
汉字改革的支持者
作为当时民国教育部部员,鲁迅先生还曾经参加过1913年教育部组织的“读音统一会”。这场会议,对国音标准和注音字母展开了讨论最终在标准音上尊重北方立场,而在注音字母上则是南方获胜。
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的讲义稿《汉文学史纲要》的第一篇就是“从文字到文章”,鲁迅先生认为文字的创造“所当绵历岁时,且由众手,全群共喻乃得流行,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也。”
五四运动过后,鲁迅也曾经公开表达对五四汉字革命的看法。1927年鲁迅先生作《无声的中国》演讲稿,揭示在五四时期胡适的文学革命的同时,还有一个钱玄同的文字革命,在该稿中鲁迅先生这样说道:“在中国,刚刚提起文学革新,就有反动了。不过白话文却渐渐风行起来,不大受阻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就是因为当时又有钱玄同先生提倡废止汉字,用罗马字替代。这本也不过是一种文字革新,很平常的,但被不喜欢改革的中国人听见,就大不得了了,于是便放过了比较平和的文学革命,而竭力来骂钱玄同。白话乘了这样一个机会,居然减去了许多敌人,反而没有阻碍,能够流行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