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09 | 来源: BBC中文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产科讲究临床经验。这里是靠病人的信赖搭建起来的科室,没什么基础研究,所以没有什么科研产出,这也就意味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资金、青年才俊——和产科无缘。”
在段涛的“救救产科”贴文里,他解释,在当下中国公立医院的考核标准里,高难度手术、解决疑难杂症的技术创新是最突出的两个指标。
但对产科来说,首要原则是保障母婴平安、而不是主动寻找呈现高精技术的机会,漫长的产检过程已经筛去大多数风险,这样情况下,“自然产”(中国称“顺产”)是最好的结果,是产科的荣光,但这样的荣光使得医院认为产科“什么都没干”,并因此容易出现关停产科的想法。
程医生高中时在电视上看到了几部轮播的产科纪录片,她大恸,并立志成为一位产科医生,“生命的降生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你只会在产科经历和参与这个过程,这是一种荣耀”。
但随年岁渐长,现实问题很诚实地在她面前铺开:产科工资太低,工作时间太长,是“性价比不高”的一份工作。
“举个例子,现在留在我们科室都是没有养家压力的新生代或已婚女士,这是个比较传统的城市,实话说我们是经济压力很小的一群人。”
身为临床医师的新生预备力量,丁女士表示自己最不希望定岗的部门就是产科。
她直言:“如果定岗在产科,我会直接放弃临床,转去别的方向。在我规培的三甲医院,为了保证产科有人,会强制新人先在产科做一定时间,再去意向部门。 ”
和别的科室比起来,产科的业务相对更难预料,因为分娩发作的具体时间难料,加班、倒班、长夜班是常事。
此外,“钱少、事多、纠纷多”是所有产科医护都抱怨的临床问题。
“年轻的情侣在病房哭闹感情问题要分手,年稍长的伴侣要考虑家庭因素,我有时候还要分出精力来处理他们的内部矛盾。此外,产妇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两个人,对我来说,压力很大,”程医生这样说。
与此同时,程医生罹患严重职业病——腰肌劳损。程医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产台边做助产工作,器械设计要求她在动辄3个小时时间里维持半蹲或弯腰姿势,长久下来,她腰肌劳损非常严重,以至于体检时,别的医生会警告她调整工作模式。
“我们也试过用小凳子调整姿势工作,但不好用。产房的最高要义是母子平安,进了手术室,我顾不上这些的,”程医生这样说。
丁女士在中国顶尖的医学院就读,一届医学生有近两百人,仅有两位选择产科,且这两位并不选择医院和临床,而是以学术和实验室为志向。
“现在这个情况下,(即使是经验丰富、从业多年的产科主任医师)要么转去妇科,要么转去别的专业,这是很现实的问题,”龚晓明这样说。
程医生表示,和她同一届的产科学生里,一部分人已经在着手备考非医疗岗公务员职务,有人已经考上、离开了一线。
“没办法,这是很现实的事情。”
从“一孩政策”到鼓励生育
多位产科医生表示: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希望迎来更多新生儿(图为产科资料画面)。
程医生多次表示,没有人比产科医生更期望更多小孩的顺利降生。
问及未来的打算,程医生只是表示自己一定不会离开这个她热爱的科室,而且“国家已经在出台很多政策鼓励生育”。-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