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11-09 | News by: 凤凰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11月5日,巴伦西亚省塞达维,志愿者正在陪伴一位市民。
李如松告诉《凤凰周刊》,在灾区现场,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沉重”,这直观体现在清理堆积的泥浆时。“淤泥里全是水,搬运一桶淤泥,就好像在搬一整桶铁。”
而与此同时,他也感慨于人们的团结。灾难发生后,民间最常见的一句口号是“人民拯救人民”(El pueblo salva al pueblo)。这句话在西班牙乃至拉丁美洲广为流传,许多政治人物也常常引用。
◆巴伦西亚,人们一起清理街上的泥浆。(受访者供图)
西班牙《世界报》发布的一张灾区照片中,一位老人忧愁地倚靠在阳台上,阳台的栏杆上有一张自制的旗帜,上面用巴伦西亚语写了一个大大的“感谢”,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人民拯救人民”,句子后面画了一个粉色爱心。
各地的人们在网上分享民间组织的信息,整理各个城镇物资收集点的情况,并详细列出适宜捐赠与不适宜捐赠的物品清单。例如在巴塞罗那省,社交媒体上流传着巴塞罗那市区、萨瓦德尔、鲁维等多个市镇的捐赠中心信息,并在一旁附上了可供参考的物资清单:“药物,耐储存食品,卫生用品,手套,水桶,手电,移动电源……”
各地的捐赠中心外排起长队,很快物资仓库就被装满。李如松告诉《凤凰周刊》,此次自己之所以参与赈灾活动,正是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灾后第二天就有人自发组织购买物资和清洁工具去帮忙了,我看到这边华人商会的消息,想出一份力。我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灾害,觉得灾区的人肯定需要帮助。”
◆巴伦西亚,志愿者们在体育馆内搬运物资。(受访者供图)
李如松说,由于志愿者基本都来自民间组织,没有统一的某个机构来主持,“大家看到哪里有需要帮助,就去做”。他主要负责清理火车站与街道上的淤泥,并搬运社会各界送来的物资。
当地商会也为志愿者提供帮助。据李如松说,“华人商会给我们提供了胶鞋、扫把、铲子、手套和口罩,也会提供早饭。他们还提供车,比如会把我们送到离灾区尽量近的地方。”
如此互助景象,让李如松很是感动:“每个人都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说我们去做志愿的时候,旁边一家店的老板说,让我们把很重的东西放到他的店里。此外,在救灾的过程中,大家完全没有慌张,各司其职,一切井然有序。”-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