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11-09 | News by: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同时,导师很喜欢在跟学生谈心时举其他学生的例子,她的情况也会成为案例,这让木木每每想到都觉得毛骨悚然。
导师与学生谈心时不当的方式,让学生没有安全感/图源:《年少日记》剧照
较为幸运的是,木木的导师并没有向她施加压力,而是以鼓励为主,木木也不断说服自己信任他人,但在后续的咨询中,芥蒂和防备始终在场,木木不敢再向咨询师透露过多的隐私,咨询没有给她带来帮助。
相比之下,王昊受到的伤害更难以疗愈。
那是2019年,他在广西一所高校读大一。第一学期缺课两次后,辅导员找到王昊,得知王昊的情绪不佳,她耐心安慰与聆听,并建议王昊去做心理咨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王昊走进了学校心理咨询室,他没想到这会是自己情绪崩溃的开始。
这次名为“心理咨询”的谈话实际上是一次“心理评估”,王昊回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只是听王昊讲述自己的烦恼,并没有给出任何反馈。
由于父母长期的语言打压,王昊在高中时就被情绪问题所困扰,他开始自学心理学,对心理咨询也一直抱有兴趣。正因如此,尽管感受到咨询师的回复比较“敷衍和形式”,王昊还是选择继续咨询。
但在咨询室之外,王昊逐渐感觉到了“不对劲”,辅导员将他去做心理咨询的情况告诉了班干部,王昊发现同学们开始区别对待他。辅导员和班干部关心的话语让他觉得刻意与恐慌,“我认为寻求心理方面的帮助并不是特别严重的事情,但人言可畏,同学们都会觉得我去咨询就代表我‘有问题’。”王昊说,他觉得学校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旦被贴上“有心理问题”的标签,就会遭受到很多隐性的暴力。
《悲伤逆流成河》剧照
学校之外,最令王昊崩溃的,是咨询师将他的情况告知了父母。王昊说,他一开始就跟咨询师强调不要通知家长,“我知道我的原生家庭环境不好,父母也不了解心理咨询,告诉他们会对我造成更不好的影响。”
但咨询师还是突破了保密协定,通知辅导员联系了王昊的父母。一天下午,王昊收到了父亲的短信,“我们知道你在做心理咨询了。”王昊感觉瞬间“被点燃了”,曾经的信任与被聆听的感激此刻化为灰烬。
寒假期间,王昊在家中独自面对父母亲戚的指责,“我父亲比较爱面子,他觉得我去做咨询就会把他不好的事情告诉别人,所以他就变本加厉地伤害我。”王昊说。家庭的情绪虐待与学校的“泄密”让他陷入了信任危机,2020年初王昊觉得自己患上了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他时刻害怕他人的目光,对所有人都产生了怀疑,觉得“别人对我说好话都是为了他们的利益”。-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