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10 | 来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但在他看来,名校招生名额有限,而且不少名额都留给了推免生,消化不了那么多生源。前述问题可以调剂来解决,“招到高分踩空的考生”。
“有的考生想考好学校,但竞争力还不够,前面有比他更优秀的人,”李海萍说,调剂能优化生源结构,“对我们来讲,他还是优秀的生源。”
张立迁则指出,统考成为主流后,高校或将提高入围复试的比例和复试所占的权重。复试的自主权仍在高校,在统考更多考查考生的基础能力后,高校会结合自身的选才需求,更加发挥复试的选拔作用,“体现研究生招生的个性化选拔”。
对谭励来说,提高复试的比例和权重,“是完全可以考虑的策略”。她坦言,以她所在的学校作为一志愿的考生,本身没有那么优秀。“统考卷的难度在那摆着,考生的分数拉不开特别大的差距,可能需要加大复试的筛选。”
统考或将加剧考研高考化现象。
与北京工商大学改用计算机统考卷时的十几年前不同,近10年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呈“井喷式”增长。在这一大背景下,谭励在调研中了解到,一所层次和北京工商大学差不多的学校,在近几年改考计算机统考卷后,生源反而变好了。不同于此前在选择目标院校后,才能针对性复习专业课。她分析说,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从大学入学开始,就以备考统考卷为目标。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刘纪蕊也有这样的担心。她认为,研究生本应是选拔性考试,更加开放的题目和多元综合的考评方式,才能选拔出理想的生源。但初试用同一张卷子,更多考的是应试能力,“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还要像准备高考那样去卷,使得大学高中化”。
张立迁说,多数高校都会考虑到考试内容的连续性,尽量给考生一个缓冲期。如果考试变化较大,会引起报考的波动。比如导致报名人数减少,分数线下降,接收更多的调剂生源。
他强调,教育部鼓励高校选用统考卷,不等于要求强制选用,“高校绝对不能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学科规律作出选择。”
谭励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有了前车之鉴,她想先观望几年,在有稳定的一志愿率后再作调整。统考卷考查内容比自命题更多。作为过渡,今后或许会考虑在现有1门专业课的基础上,再增加1门专业课。
招生单位在改用统考卷后,不能保证一定带来优势。谭励说,“改过去容易,改回来就难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