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12 | 来源: bbc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同天,瑞典驻上海领事馆正式通知爱因斯坦,他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14日,爱因斯坦夫妇离开上海前往日本。
同年12月31日下午,返回欧洲途中的爱因斯坦再度抵沪,逗留至次年1月2日。其间,爱因斯坦曾在当时的工部局礼堂做有关相对论的演讲,并参加上海犹太宗教公会在杜美路9号(后改建为杜美大戏院)为他举行的招待会。
图像来源,Web图像加注文字,1920年代,上海外滩是这样的
中国原来怎样说爱因斯坦访华?
中国官方媒体也有许多曾经报道爱因斯坦短暂访问上海的文章。其中比较常见的一个表述方法是:爱因斯坦对当时所见到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深为同情。
比如,《环球时报》、《人民日报》都曾有文章援引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文章说,爱因斯坦在日记中写道,"(中国人)大多数负担沉重……他们似乎驽钝得不理解自己命运的可怕";
文章说,在爱因斯坦看来,这是"一幅悲惨的图像"。
爱因斯坦怎样说其他亚洲人?
《卫报》介绍说,新书中收录的另外一些内容,据信是爱因斯坦在旅途中写给在柏林的继女的。爱因斯坦在其中这样描写中国人:"就连那些被迫像马一样做苦力的人也没有表现出懂得痛苦的样子……经常更像自动机器而不是人。"
爱因斯坦还写道,我注意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别非常小。我不明白中国女人拥有哪些致命的诱惑力、使身边的男人无力自卫、只能去繁衍后代。
在锡兰(今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爱因斯坦描述,当地人的居住环境"肮脏,地面散发出恶臭",他们"做的很少,需要的很少。简单的生命循环。"
相反,爱因斯坦对他所接触的日本人印象更加正面。他说,日本人"不炫耀、正派、总体看很有吸引力","人们只能去喜爱、敬佩这个国家"。
爱因斯坦的话算不算种族歧视?
罗森克兰兹似乎认为:算得上。
他告诉英国《卫报》,日本人、中国人、印度人被指智力比较低下,爱因斯坦在他日记中谈到这个指称的“生物起源”,这些片段可以被看作“种族歧视”。形容部分人生来就差人一等,是种族歧视的一个标志。
罗森克兰兹还说,爱因斯坦曾说中国人或许会“取代所有其他种族”,这也很能说明问题。把外来“种族”看成威胁,也是种族歧视意识的特征之一。
不过在他看来,现代读者觉得冒犯性最强的片段或许是,爱因斯坦假装搞不懂为什么中国男人会觉得中国女人有足够的魅力、会去和她们生孩子。
罗森克兰兹的结论?爱因斯坦确实发表了"为数不少的种族歧视、妖魔化言论,其中一些会令人极为不悦"。
出版社曾经这样预警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在网站介绍,1922年秋天,爱因斯坦携第二任妻子艾尔沙(Elsa Einstein)前往远东、中东,行程历时超过5个月。这是爱因斯坦第一次前往该地区。
期间,爱因斯坦在香港、新加坡停留,并曾两次短暂前往中国。他在日本讲学6星期,在巴勒斯坦停留12天,西班牙3个星期。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文章说,新书中"首次收录爱因斯坦在这次重要旅行期间的全部日记"。
文章还预警,日记中的一些段落显示出爱因斯坦对不同国家人民的"成见"(stereotyping,也可译作"定型观念"、"刻板印象"),会引发人们质疑爱因斯坦对种族问题的态度。-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