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13 | 来源: 国际观察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今天经常有中国人强调中国只适宜“管好自己的事情”、没有能力和资格去管其他,类似的话在当时的美国也不乏有之。1893年,第二届克利夫兰政府的国务卿沃尔特·Q·格雷萨姆(Walter Q. Gresham),就曾提出美国应该“呆在国内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否则,“他们将尽可能快地堕入地狱”。人们往往把美国当时的孤立主义理解为一种外交上的政策选择,但这是片面的,它也同样鲜明体现在经济层面或国家发展战略上的选择——表现为主动“隔断”在当时的全球化潮流之外,这对美国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
然而,当年的美国真的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曾自绝于外、且对外无求吗?如果真是如此,很难理解的一个事实是:美国何以从刚建国时的13个州,到19世纪末时却扩展到了近50个州?恰恰是在内部混乱和战争的阴影下,美国人开始梦想起领导世界。
2007年5月11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詹姆斯敦殖民定居点旧址,一些全副武装的演员正在重现当年殖民者士兵与印第安人战斗的场景。 新华社
1885年,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撰写的《从全球历史的观点看美国政治理念》一书,强调说英语的种族将注定要统治全球,并彻底转变世界各民族的制度、传统、语言——甚至血液。安德鲁·约翰逊总统的国务卿威廉·H·西沃德(William H. Seward),在1866年曾预言美国必将不可避免地在商业上主宰“太平洋及其岛屿以及陆地”。经济学家J·A·霍布森(J.A.Hobson)在他1902年出版的《帝国主义》一书中,宣称帝国主义是“西方世界当代政治最强大的因素”。
最典型的就是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他于1890年出版了《海上力量对1660—1783年历史的影响》一书,认为国家的伟大和繁荣都源于海上力量,强烈主张美国控制加勒比地区、修建连接太平洋与加勒比地区的地峡运河以及在太平洋地区传播西方文明。西奥多·罗斯福同样鼓动美国进军太平洋,认为太平洋应该属于美国,这给1903年曾经赴美参观考察的梁启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其归来后所做的《新大陆游记》一书中特意提及。
从实际的历史发生来看,美国并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之后,才想到要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充实美国梦想、实践美国式的“天定命运”;美国也并非真的以“孤立”为求,它的诸多行动都在告诉人们:世界有它一份。
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所着的《危险的国家:美国从起源到20世纪初的世界地位》一书,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另类美国,这个美国从其诞生时起,就充满了雄心抱负。美国成为全球性领导型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才发生的事情,然而,在美洲这块地域,美国甫一建国即四处扩张,不久就在美洲大陆建立起了领袖地位。1823的“门罗宣言”声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它的言外之意,是欧洲列强不可再染指美洲大陆,那里是美国人的天下,美洲的事务由美国来管。
美国充当领导型国家,是从美洲开始的,孤立主义其实不过是孤立在欧洲的是非之外,但在美国的家门口,实际上是美洲主义。
当时的美国认为欧洲是奉行君主专制的旧世界,保持着落后的政治文化,而且欧洲国家之间打来打去一片混乱,所以美国不应参与进去蹚欧洲的混水。美洲这边则是新大陆,已经开辟了民主共和的新方向,所建筑起来的是人类文明的“山巅之城”,美国要“保护”整个美洲不受旧大陆的君主专制的污染,要推广美国式的民主自由。
美国孤立于欧洲之外,但不等于孤立于整个世界之外,在美洲这个地盘上,美国是要继续耕耘的,要在那里将美国的标准和价值推而广之。在1904年国会年度演说中,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了后来被人们所熟知的门罗主义的罗斯福推论:简而言之,既然门罗主义是禁止欧洲人干涉美洲地区事务的原则,美国就有理由抢在外人前面采取行动首先干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