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13 | 来源: 国际观察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1796年在其卸任演说中倡导孤立主义,是因为当时美国比较弱小,还不足以与欧洲列强在其他地方抗争。所谓的孤立只是不蹚欧洲的混水,欧洲之外的地方,还是要去蹚的。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前期,美国正在向全球性领导国家转变,其时美国在对外介入问题上,采取了三种方式:向东对欧洲采取避免卷入战争的“我们不介入”的策略;向南对拉丁美洲则采取门罗主义的“你们别介入”的策略;而向西越过太平洋采取门户开放的“我们都介入”的策略。
所以,把美国的孤立主义理解成关起门来管好自己的事情,那是大错特错。在成为全球性大国之前,美国先成为了在美洲的地区性大国,对地区性事务是有发言权和发言意图的,它是美洲国际关系的调解者、地区事务的主要参与者和国际制度设计者。在除欧洲之外的世界其他地方,美国也选择了能介入则介入的政策,并非孤悬于世界之外,而是日益密切主动卷入世界之中。
走向孤立主义,还是战略收缩?
当前的特朗普和美国共和党明确表达了对全球化的反对,意图通过19世纪式的关税保护手段重振制造业;同时表示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等国际机制和组织、让盟国分担更多军事支出,不愿再承担诸多国际义务。这些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就曾付诸行动,在他的第二任期内非常可能进一步推进。
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新华网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的美国将步入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遗世独立”式的孤立主义,原因在于,一是这可能并非特朗普和共和党的本意,二是这可能也无法达成19世纪美国选择孤立主义所产生的类似效果。
当然,以19世纪的美国实际上是孤立主义与帝国主义相杂揉来对照,我们可以从最低层面认为美国可能回归孤立主义,它主要指向三个层面:一是在经济上,退出自由贸易,用高关税重振美国制造业;二是在政治上,放弃多边主义,拒绝承担以往所承担的诸多国际责任;三是在文化和种族上,对外来移民关闭大门,重建新教文化的主体地位,再次明确国家的政治和文化边界。除此之外,美国为自身国家利益和“再次伟大”计,与世界其他地方肯定还会维持或产生新的关联,只是美国介入其中的具体方式会与以往有所不同。
今天的美国的确需要有一些改变。大国往往是在过度扩张中走向崩溃的,最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经历了“帝国化”过程,一方面是以新自由主义思潮为观念动力,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自由贸易、资本和技术自由流动为特征的全球化;另一方面则是以差序格局下的多边主义,恩威并施推进美国的全球霸权。
服务于全球主义的帝国愿景,美国对内转向“小政府”,经济上进一步实施私有化和放松资本管制,政治制度及与之相关的意识形态是“民主普及”,文化价值观层面是“多元主义”,淡化种族、语言、宗教等方面的差别。-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