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16 | 來源: 搜狐汽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車展 | 字體: 小 中 大
先說第壹個原因,在廣州車展首日,也就是媒體日中,除了媒體外,最多的是壹眾拿著手機直播的網紅們,只不過她們其中很多人的職能已悄然發生了變化。往年可能還有壹些帶有自媒體屬性的來現場拍攝新車,做些產品亮點宣傳,但今年大多數都是直播賣車了,而且這些網紅裡面,本身就有許多4S店的銷售人員。
對車企來說,賣車成了重中之重,因此車展也從To B轉向To C,而供應商們的客戶主要是車企們,既然如此,減少車展參展次數也合情合理。
車企血戰正酣,供應鏈很受傷
第2個原因,其實很簡單,在汽車價格戰的影響下,這兩年供應商們的日子普遍都不好過,車展上開發布會,營銷宣傳,邀請媒體老師也是壹筆不菲的費用,能省則省。
別看寧德時代們這些頭部玩家叱吒風雲,其實除了頭部玩家外,其他供應商們的利潤都在壓縮。
今年以來,博世、采埃孚、法雷奧、博澤等汽車零部件巨頭,接連宣布了裁員計劃。壹位博世中國的員工稱,在新能源轉型之下,盡管是博世,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圖源:電車通攝制
據統計,今年1月至8月,價格戰導致新車市場整體零售累計損失1380億元。車企們以價換量,整個產業鏈也感受到了壓力。
供應商們也迎來壹輪行業洗牌。供應鏈裡頭部企業,話語權更大,應對市場價格競爭的能力也更強。不過中腰部以下的供應商,在車企不斷壓低供應商的供貨價格,拉長貨款付款周期的環境下,經營壓力加大,壹些供應商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
德國咨詢公司Falkensteg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共有20家年收入超過 1000萬歐元的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申請破產,這個數字足以說明供應商們的處境。
按理來說,汽車保有量的上升,勢必也會帶上供應鏈壹起上升,然而事實是,隨著汽車價格戰的爆發,供應商總體的量是上去了,但單價都下探得很嚴重。報價的時候只能虧著接項目,不然就被別人搶了。
以芯片為例,國產ESP芯片的價格已經降至10元壹顆,迫使海外的芯片公司加入價格戰,其中美國德州儀器的ESP芯片下降到12元壹顆,而這顆芯片在2021年的價格還是1500元,你沒看錯,整整下降了99%;德州儀器的TPS51200DRCR芯片,也從70元降至1元。
另壹方面,自產自足也成為了不少大集團的主要方向。像比亞迪、吉利等大廠,本身擁有足夠強大的智能汽車供應鏈,當中不少技術還處於領先水准,比如吉利自研的中國首款車規級7nm智能座艙芯片龍鷹壹號,綜合算力是主流車規芯片高通8155的兩倍;比亞迪宣布自研、自產算力達到1000TOPS和2000TOPS的艙駕壹體芯片。
車企自產自足,不僅不用擔心被供應商“卡脖子”,還增加了與供應商談判的籌碼。通過這些議價能力,車企要求供應商大幅降低零部件價格,甚至壓到成本線以內,這在行業已經不再是新鮮事。
也就是說,汽車的價格戰直接把供應商們拉上了同壹條船,擺在供應商面前的只有2條路,要麼壓縮利潤,要麼壓縮成本,然而不管是哪條路,“生存”都已成為供應商的關鍵詞,供應商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海外,供應商“奶與蜜”的應許之地?
廣州車展上,位於19.1展館的汽車供應商們,正在舉行名為“汽車配件用品跨境出海”的系列活動。
中國汽車出海,正在從“產品出海”過渡到“供應鏈出海”。海外市場,或許將成為供應商們裂縫中的陽光。-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