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16 | 來源: 搜狐汽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車展 | 字體: 小 中 大
圖源:電車通攝制
以越南首個自主汽車品牌Vinfast為例,目前VinFast在電動汽車的制造方面高度依賴中國的供應鏈,國軒高科、飛龍股份、行易道、珠海英博爾等中國企業都是其供應商或合作伙伴。
Vinfast與中國電車零部件企業的合作,也傳達著另壹個重要信息,中國的零部件供應商在海外的競爭力,比大家想象的還要強。
據相關媒體報道,過去叁肆年中,國產供應商占據了國內市場近柒成的訂單量,只有叁成訂單留給曾經的國外供應商們。隨著燃油車時代的發動機、變速箱被智能電動車時代的叁電系統、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所取代,成為新的關鍵零部件,中國汽車產業正在形成自己的競爭壁壘。
雖然在國內車展上,供應商們被卷怕了,但是在國外,依靠強大的競爭力,他們正掀起新壹波的行業洗牌。
特別是在去年的慕尼黑車展上,中國參展廠商數量相比往年多了壹倍,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地平線、禾賽科技等供應商都紛紛參展。在德國媒體的統計中,有41%的慕尼黑車展參展商總部位於中國。
如今,經過壹番改革和轉型,國內零部件企業的整體實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壹些企業也成為了行業的領軍者。
例如,中信戴卡作為全球最大的鋁輪轂制造商,福耀玻璃作為全球第叁大汽車玻璃企業,延鋒內飾作為全球領先的汽車內飾供應商,以及玲瓏輪胎作為出口到全球的知名輪胎制造商,也都成為了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
中國汽車“走出去”,不僅僅指的是整車,汽車供應鏈出海,應該與整車出海形成兩條相輔相成的路徑。前者在出口整車產品的同時,需要後者的支持實現全球擴張;後者在全球市場服務國際車企的同時,也將出海的中國車企助壹把力。
對供應商而言,與其糾結國內市場的得與失,不如放手壹博,在全球范圍瓜分更大的蛋糕,與比亞迪壹樣,成為海外玩家的攪局者。
寫在最後
相比車展上的新車,供應商的展館壹般都是熱度最低的,但當我們在感受車展帶來的新車時,別忘了背後的供應商們,是他們在推動著中國汽車技術的進步,廣州車展持續時間到11月24日,大家有空的話,不妨抽點時間,去看看供應商們,了解壹下這群幕後玩家。-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