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17 | 来源: 正观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影视剧中的冬季肉食:煎鹌子、炒蛤蜊、决明兜子、两熟紫苏鱼等菜品。来源/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截屏
不想出门?“汴京快跑”为您竭诚服务
夜市虽然热闹,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人声鼎沸的环境。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和精力去逛夜市。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特别想吃鹿家的卤菜,而你又不得不在工位上加班,只能望着已经黑下来的天空哀叹,苦哈哈地来一句“不辛苦,命苦”。
别难过!这时候你需要的,只是一个随叫随到的外卖。是的,早在宋朝,就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外卖服务。大部分的“脚店”都配备了“外卖小哥”,只需要提前预订,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路途远近,店家都会在指定时间将菜品送货上门。如果送餐量很大,店家还会派出专门配送的马车,将食物送到顾客指定的地点。如果是夜晚,这些马车就挑灯夜行,势必要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主人手上。这可不就是大宋版“骑手”吗?
宋朝送餐服务。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屏
早在唐代,外卖服务就已经产生了,但规模还较小,而且范围有限,能提供外送服务的酒店很少。而到了宋朝,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外卖服务也水涨船高,迅速地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清明上河图》中,一家脚店旁就画着一个伙计,疑似“外卖小哥”。这人左手拿着两只碗,右手拿着一双筷子,身上系着褡膊(一种长方形的布袋,可以裹系钱物),正急急忙忙地赶路。在宋代,这些“外卖小哥”被称为“闲汉”,《东京梦华录》中介绍了这一类职业:
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
影视剧中的小店伙计送外卖场景。来源/电视剧《清平乐》截屏
随着商品经济的分工不断细化,外卖服务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门类,甚至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服务链。“闲汉”们除了送餐,还能跑腿送商品原料、钱财物品、信件等各种五花八门的东西。有些闲汉专门在酒肆中穿行,一看到有富家子弟聚集饮酒,就凑上去询问他们是否需要跑腿。可以说,只要是食客聚集的地方,就少不了闲汉的身影。尤其是在夜市开始后,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纷纷涌入夜市,更为闲汉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