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21 | 来源: 美国之音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澳大利亚 | 字体: 小 中 大
中国“假留学生”在澳大利亚谋职面临打击 https://t.co/1z27KYcj3A—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November 21, 2024
“我刚到澳大利亚,现在做工地,主要就是在钢筋组干捡垃圾的活。这儿工作特别爽,不累,特轻松。而且给的都是现金,不用交税。我刚来先适应,想做别的,没有机会,只能做工地,”来自河北省的中国“留学生”李宏杰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兴奋地说。
李宏杰今年28岁,大专毕业,之前在中国送过快递。今年10月中旬他获得了澳大利亚4年内可以多次往返的学生签证,11月1日落地澳大利亚,开始了他以留学生的名义到海外打工的新生活。
“我当初是通过接机的人找到的这份工作的。我这个工作不算是好工作。你来之后,加这边的工作群,自己可以去找到好的工作。他们推荐的一般不行。接机的人帮你找房子、办卡,把你安顿好,收你600元澳币,”李宏杰说。
“留学”成了中国走线客海外谋生的的新渠道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失业人数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通过申请澳大利亚的学生签证来“半工半读”,实质上却是以打工为主。多位“半工半读”的中国留学生对美国之音表示,来澳大利亚打工是因为诱人的汇率差,也有人在兴奋期过后坦言打工并不轻松,每天都很累。留学中介对于向澳大利亚输送以留学为名的假学生习以为常,并以“爆金币”来吸引顾客。专家表示,留学生可以打工,但是这样的“半工半读”有损澳大利亚教育的声誉。
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抵达澳大利亚的国际学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30,650人,而去年同期为24,420人。
此外,2024 年 1 月至 9 月,净永久和长期移民人数为 391,850 人,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此前的纪录是在 2023 年创下的 390,580 人。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澳大利亚积极扩大移民配额,曾计划两年内引进100万移民。此举也造成了当地住房的紧张,给澳大利亚人的生活带来影响。近来呼吁收紧移民配额的呼声不断高涨。
中国人竞相赴澳“爆金币”
来自河南的齐航星,今年只有19岁,参加完中国今年的高考就跑到了澳大利亚来。过去两个月来,他一直在工地干活,主要负责钉板和抹灰。
他在下班后接受美国之音受访时感叹道:“我没有多少力气,一天10个小时下来,累死了。目前一周干6天活,不能天天干,需要休息休息,我扛不住。”
至于如何安排工作和学习,多位受访者都表示他们并不在意学习,主要是为了打工,也很少去学校报道。有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申请留学时报的专业是什么,因为都是中介鼓捣的。
来自河北的李宏杰说:“来这边本来就不是为了上学。目前一周工作6天,一天8-10小时左右。周日都不上班的,非常人性化。语言班上课时间是下午6-9点,一周只要去两三次就行,不用天天去。只要不缺勤太多就行。主课可以不去,主课到时候要转学校的,目前学校学费太贵。”
齐航星更是毫不讳言:“我都不知道我读的是什么,来就是为了赚钱,管他呢。去学校报到过一次,三个星期后又去了一个上午。我高考值得了300分,英语一点都不会。”
不少人抵澳后的兴奋和激动也很快被时间抹平,表达了工作的辛劳和生活的无聊。也有人对自己的职业有明确规划,坦言并不单纯为了“爆金币”。
来自上海的女生王柯星,来澳前曾在超市工作过1年。今年大专刚毕业,因为专升本英语四级差十分,当时很沮丧,愤而选择来到澳大利亚半工半读。
她说:“来澳3个月,之前从来没有出过国,刚开始来的时候,换了个环境,从书中走进现实,一切都是新鲜的。但是,现在兴奋劲儿过去了。目前在肉店上班,还蛮辛苦。时薪23,每周5天。主要是心累,时间长了会无聊。”
但是她也表示:“一个人,很无聊,好像这是我想要的,但是人是群居动物,但是我又享受独处。一个人出来是很莽的,没办法。”
和其他受访者不同,王柯星依然对学习保持着兴趣,希望未来能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
“语言班读完后打算转学校。上班和读书没有冲突。未来准备学西厨,在这边也好找工作。今天好累,”她说。
除了对学习没有太多热情,大多数人谈起打工赚钱时却神采飞扬,有着异乎寻常的自信。-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