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11-23 | News by: 腾讯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名表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1980年代的一天,位于今天深圳宝安区的怀德村村民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呆了:深圳机场的修建征用了他们的土地,给全村的补偿款高达3000万元——那可是物质匮乏的1980年代!天降馅饼谁能不动心?而当时的村委会却奇迹般地挨家挨户说服了村民,把这笔钱投资出去兴建工业区。如今怀德村的富有已经传承到了下一代。深圳的成功不仅因为机遇,也来自人的远见。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旗帜。1978年,老一辈革命家袁庚主导,深圳蛇口建立了工业开发区,四十多年前就在这里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蛇口和袁庚的出现,让铁幕般的计划经济被捅开了一个再也补不回去的大洞。”财经作家吴晓波这样写道。今天的金融航母招商银行、平安保险都从蛇口诞生。地处珠三角核心地带,深圳凭借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与香港建立了“前店后厂”的关系,发展出口、建立保税区、开展远洋贸易,以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起来。
60后潮汕人叶仲伟1980年代来到深圳,那时深圳“遍地是黄金”、“做什么都赚钱”。2000年前后他做起了钟表代理商,经营众多瑞士名表,生意起步很快。新世纪初的深圳,人们追逐卡地亚、浪琴,将劳力士奉为神明。这源于当时风靡内地的香港电影,《古惑仔》里山鸡跑路前浩南给他一块劳力士,让他带着应急换钱。这个情节打动了无数人,直到今天还在影响中国中年男人们,为劳力士打下保值、硬通货的烙印。
那时全国各地的人都往深圳跑,留下来下海经商,或者经过深圳去香港,一个沸腾的年代。发了财的老板们开始买好表,在这个商业往来疯狂加速的城市,买表送礼也成为习俗,为自己的生意机会开路。2013年国家重拳反腐,送礼活动一夜噤声。名表行业经历了一段低谷,而经济发展的车轮没有停步,人们为自己和家人买表,江诗丹顿、卡地亚、百达翡丽和劳力士,是市场上最受推崇的品牌。
和中国很多其他城市相似,玩表的人中有一个特别的群体——动迁户。家里老房子拆迁一夜暴富,花掉点零头买好表不是难事。改革开放前深圳是个小渔村,本地农民都是自建住宅,包括一种被称为“拉手楼”的农民房,后来成了城中村。外地人来深圳,就租住在这里,本地人就成了传说中的包租公、包租婆。怀德村的奇迹屡屡上演,深圳的城市建设动迁出众多千万富豪、亿万富豪。2023年,深圳有一位房东九栋楼被一次性拆迁,补偿款超过一个亿。
比起创业的一代,动迁户心态放松,生活惬意,穿人字拖逛商场也丝毫不以为意。钱来得相对容易,他们也常有挥霍之举。
他们对西方奢侈品的营销不是全部买账,买房、买车、买表之外,他们有时去买翡翠玉石或者黄金,有条件的,在家中院子里修大水池养昂贵的锦鲤,随心所欲。
任职于一家瑞士高端腕表的徐康常驻深圳,这些年他观察发现,很多证券、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特别爱买好表。因为面对的客户非常富有,他们需要华丽的行头来撑门面。入行不久的年轻人买浪琴、帝舵,成熟一点去追劳力士,乃至更昂贵的理查米尔、百达翡丽。他们头脑灵活,一块表戴上一段时间就卖掉,再去买新的、更贵的、名气更大的,给人很懂表、总在买新表的印象。也正因如此,深圳的二手表市场比别的地方更活跃。
日复一日,深圳街头车水马龙,奢侈品消费潮起。2004年,位于罗湖区的深圳万象城开业,这也是全国第一家万象城,当天超过4万名市民涌入,开业第一年销售额就超过了10亿。差不多从那时起,大牌奢侈品就展现出一种态度:不会一直依赖香港门店来服务深圳客人。
2009年,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路易威登旗舰店在这里开业,其他大牌纷至沓来,罗湖万象城的豪华品牌阵容说明了一切。
顶级富豪和新贵,更爱珠宝和艺术品
2024年,一部中国动画片《熊出没之逆转时空》斩获20亿票房,剧中的光头强先在电子厂打螺丝,又去华强南修手机。光头强本名“刘华强”,而背后的制作公司来自深圳,叫作“华强方特”。
1980年代,深圳华强北开启了被称为“三来一补”的低端电子制造业,后来的华强北赛格广场诞生了“一米柜台”传奇:小老板或夫妻店租下一米宽的柜台,一台保险柜、一部手机就能完成各种电子元器件的采购配货。
今天,华强北不仅能做出《熊出没》,还走出了神舟电脑、TP-LINK路由器等知名企业。电子制造是深圳腾飞过程中不会被忽略的一笔,一批敢想敢闯的企业家成长了起来,甚至有说法这里诞生了起码50位亿万富豪。-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