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11-23 | News by: 腾讯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名表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如今,方锦璐和同学们一起迈入了三十岁,当年在学校倒卖二手手机的男同学早早步入社会,加入家族生意,也自己创业,闯出了点小名堂。女同学们不少嫁作富太太,养尊处优,是今天深圳奢侈品消费的主力。
深圳的00后更进一步,方锦璐在大学课堂上见到一些青春洋溢的女大学生,随身带的是价格五位数的名牌包。最近大学里流行Marni的草编“菜篮子”包,她在学校里一天能遇上好几个。
“深二代”是思想活跃的一代,他们亲身经历了深圳的腾飞,享受了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红利,特别是在见过国外的风景之后,他们拥有发自内心的自信。
当然,另一类的年轻人也为奢侈品消费带来不同的拉动力。
沈一涵在奢侈品牌的VIP活动上见过一些特别的人。比如网红,年轻、长相漂亮,但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以一种草根的方式在互联网狂潮中暴富,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有的已经赚到了千万身家。他的熟人圈子里有个这样的男孩,先自己做网红,然后开MCN公司,如今年收入上千万,年少得志难免轻狂,买奢侈品如买菜,住进深圳湾一号豪宅,花钱如流水。
还有一些神秘人,是做各种“灰产”的,比如走私的“水客”、不受法律保护的地下金融、说不清道不明的数字货币等等。这些钱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些人也有一点末日心态,喜欢一掷千金、及时行乐。
他们可能这个月在VIP活动上买下一大堆潮酷的新品,下个月消失得无影无踪。奢侈品销售们已经见怪不怪,每当政策打击的风声紧了,灰产老板们就会惊作鸟兽散,甚至就此“消失”。
这是深圳复杂的一面,这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生意能让人一夜暴富,也能让人锒铛入狱。
两家万象城,一个奇迹城市
今天的深圳节奏飞快,蛇口老街却是最放松的地方。菜市上满眼海鲜干货、路边是烧腊小店和中药铺子。年轻的深圳有了自己的老城区,身家不菲的大老板、家有整栋楼收租的包租公,也会穿着普普通通的大T恤,脚踩人字拖,在塑料凳子上坐下,吃一碗猪脚饭。蛇口是“港深接轨”的第一站,过去几十年来,香港对深圳有启蒙作用。
1981年,国内第一家免税店在蛇口码头开张,“店铺”是一个集装箱改造的。1982年,港商“马太”陈惠娟与内地合资在蛇口开了第一家进出口商店,开业当天,500名顾客一早排成长龙,玻璃窗都被挤碎了。深圳中英街,一半是深圳,一半是香港,充斥着五光十色的免税商品。1988年,这条街疯狂卖出了15.7亿元的黄金首饰。
香港的名表、名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吸引着深圳客人,因为价格更低、货色更丰富,而服务也更有经验。从结婚前置办钻戒珠宝,到自己喜欢的一只皮包,很多深圳人都会特意去香港。
很多奢侈品牌当时已经在香港开设了代理公司,通过代理商将商品一点一点销往中国内地,深圳是一个中转站。后来奢侈品牌开始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内地,深圳起到连接品牌与珠三角的服装皮具制造工厂的作用。
有了奢侈品,就有了“水客”,他们从香港将名表、皮具夹在行李中带入深圳,运往全国各地,以较低的价格销售。这条路在海关的严打中渐渐堵住,“水客”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帮助深圳人实现了奢侈品启蒙。
四十多年过去了,深圳与香港的关系悄悄发生变化,很多奢侈品牌都在努力缩小香港和内地的价格差。
有人因为“香港店铺无法开发票”而选择在深圳买表,有人发现深圳有的品牌店铺货品比香港店还要丰富,还有人只是为了方便快捷,就在家门口买了。与此同时,海关检查越来越严格,深圳人越来越不愿意冒补税的风险。
2004年罗湖区开出的深圳万象城,已经集齐众多一线大牌。2023年的营业额早已跻身全国高端商场前十,超过130亿元。2024年,爱马仕在这里揭幕了一家扩建的新店,取代开了15年的旧店铺。
正是以罗湖华强北为基础,深圳发展成为今天的科技之城,南山区成为深圳的新“硅谷”。今天,南山区面积不到15平方公里的粤海街道,诞生了华为、中兴、大疆、腾讯等众多知名科技公司,因为集群效应,国内其他科技大厂纷至沓来,百度国际总部、阿里巴巴国际运营总部都落地在这里。
制造业有个“微笑曲线”理论: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品牌服务是曲线高高的两端,中间的加工制造处于价值链的底端。南山区几十年来奋力向曲线两端移动,从传统产业退出,潜心打造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2023年,南山区GDP高达人民币8566亿元,甚至超过了许多东南亚国家。-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