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23 | 来源: 首席商业评论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赵薇 | 字体: 小 中 大
多年前一场股市风波,如今又有了新的动向。
最近,“小燕子”赵薇传来最新消息,近日天眼查显示,浙江祥源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赵薇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金额均为8488元。此外,上述两公司还被强制执行5689元。两案均由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
这一消息着实让人大跌眼镜。随即“赵薇被强制执行14177元”冲上热搜,不少人初闻此事,第一反应竟是怀疑消息有误,纷纷猜测:“是不是漏打了个‘万’字?赵薇怎么可能连1.4万都拿不出?”更有网友调侃道:“这点钱,连双袜子都买不起吧……”“恐怕连一顿豪华大餐都不够付呢……”“真是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啊!”
是的,你没看错,没有“万”字。不过,14177元执行的对象是赵薇实控的龙薇文化,而赵薇本人则是额外的8488元。
对于80后而言,赵薇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晓。这位来自安徽芜湖的女孩,22岁那年凭借“小燕子”一角红遍大江南北,从此星途坦荡,成为众人心中的国民女神。后来,她更是涉足资本圈,一度被奉为“投资女神”。
然而,时至今日,为何曾经的“女神”会被强制执行?赵薇到底还欠了外界多少账?
赵薇彻底崩盘的一战
其实,对于赵薇而言,头疼的不是这区区2万多元。
因为,她名下的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身陷400多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的泥潭。接下来,随着更多诉讼的推进,赵薇被强制执行的案例预计会如潮水般涌来,金额很可能高达数千万之巨。
想当年,赵薇可是众人眼中的“投资女神”,在娱乐圈和金融界都混得风生水起。然而,时代的风浪终究还是将她从神坛上拽了下来。48岁的赵薇,已经从曾经的“中国巨星”沦落到了“查无此人”的境地,这条堕落之路着实让人唏嘘。
那么,“小燕子”究竟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
事情还要追溯到2016年。
那一年,赵薇夫妇控股的龙薇传媒计划以30.6亿元的巨资控股万家文化(现已更名为“祥源文化”)。在这场看似宏大的收购案中,赵薇夫妇却玩起了“蛇吞象”的把戏。他们仅投入了6000万元的自有资金,剩余的全是借款和贷款,杠杆比例惊人地超过了50倍。
赵薇黄有龙夫妇
大概的套路是:赵薇夫妇本想利用明星的影响力,搞一个空壳公司,向金融机构贷款,随后收购企业。在公司股价低的时候拿下最大股东股权,然后择机公布自己入主,释放各种利好信号,拉高股价,卖掉股票套现。即便股票没有大涨,因为已经收购公司,可以利用公司的利润来慢慢还贷款,甚至有些企业还有不错的现金储备,或者资产抵押,可以直接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这样收购人可以用很少的资金控制一家上市公司。即便股价下跌,上市公司就是一个有价值的壳,未来可以玩的空间很大。
这在金融学上的玩法有一个专业名词:leveraged buyout,就是杠杆收购,简称LBO。
但赵薇夫妇的问题是,在相关金融机构融资尚待审批,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贸然予以公告,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严重误导,这一行为违反了证券市场的相关规定。
随着收购计划的失败,万家文化的股价如断崖般暴跌,从25元一路跌至8.85元,无数股民因此损失惨重。赵薇夫妇也因此被证监会处以5年内不得入市和30万元罚款的惩罚,陷入了“割韭菜”的舆论旋涡。-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