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24 | 來源: 直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民進黨當局為討好美國 讓台積電變 " 美積電 "?
事實上,美國對台積電依賴程度很高。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2023 年工作報告顯示,截至 2021 年,美國進口的包括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在內的邏輯芯片,有 44% 來自台灣地區,其中台積電壹家獨大。實際上,美國科技企業蘋果公司和英偉達等都是台積電的客戶。
然而,民進黨當局卻沒有好好利用這種優勢地位為島內爭取利益,而是為了抱美國大腿,把台積電 " 雙手奉上 " 給美國。在美國和民進黨當局的慫恿推動下,自 2020 年 5 月首次宣布赴美設廠以來,台積電已陸續規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 3 座工廠,不僅搬來自家最尖端的人才和設備,累計投資也高達 650 億美元,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外方直接投資項目,相比之下美方的所謂 " 補貼 " 僅有 66 億美元,且壹拖再拖。
另壹個狀況是,台積電在美國水土不服很嚴重。4 年過去了,台積電亞利桑那廠還未產出任何半導體產品,直到近期才對外宣布,其第壹座廠最早將於明年初開始量產。但島內業界擔憂,台積電美國廠生產的都是高端產品,包括 2 納米技術和下壹代技術的 A16 制程技術,直接服務於目前火熱的人工智能產業。這相當於逼迫台積電這家島內芯片產業的龍頭企業向美國進行輸血。
林郁方指出,在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中,比如人工智能等領域,大家會搶先布局、加強研發,因為只有更先進的芯片,才能更快速進行運算,才能達到效果。
據悉,台積電的 2 納米晶圓先進制程技術領先全球,被認為是島內半導體產業的 " 硅盾 ",也就是技術壁壘。但隨著台積電淪為 " 美積電 ",所謂的 " 硅盾 " 已經破功。
" 你們看早期台積電是怎麼講的,先進的制程比如像 2 納米的芯片絕對不會到美國去,所以到美國去的是 4 納米這些芯片,可是你看美國不會對你這麼好的,美國就是要最好的,你不給它都不行,所以你看現在連董事會都要搬到美國去開,等於美國在指揮台積電的董事會召開了。" 林郁方說," 搞不好未來台灣還沒有,美國就開口要了,如果不給它,它就會懲罰你、對付你。"
此外,鮮為人知的是,截至 11 月 21 日,台積電的外資持股比例已高達 73%。在上壹次董事會改選後,全部 10 位董事成員中,中國台灣籍已減至 4 席,外籍董事則增至 6 席,其中英國 1 席,而美國獨占 5 席。外界質疑,這不是 " 美積電 " 是什麼?還有島內輿論質疑,英美藉董事關鍵時到底聽命於誰?台積電到底是台灣人的還是美國人的?
台積電作為公認的台灣芯片產業 " 護島神山 ",事關全產業鏈的安全。台灣西陵電子創辦人吳思鍾近期撰文表示,台積電是壹塊 " 肥肉 ",只要有機可乘,美國絕不會手軟。他也批評民進黨當局為了自身利益,把芯片科技 " 白玉當白菜 ",到處送人,令人匪夷所思。芯片產業的外移,對台灣傷害至大,芯片去台化之後,台灣未來怎麼辦?
文章還指出,民進黨當局對美國過度屈從,造成美國對台灣予取予求。此前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曾多次要求台積電提供機密資料,但民進黨當局並未出面為台積電爭壹個公道。
淪為遏華工具 美方限制台積電高端芯片對大陸出口
島內還關注,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其對中國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態度,以及對中國大陸半導體的所謂 " 管制 " 問題,這都將會影響台積電發展走向。
數據顯示,台積電的芯片代工業務占據了全球 60% 的份額。雖然該公司第叁季度財報顯示,超 71% 的營收來源於美國市場,但其中很多產品的最終流向仍是中國大陸。而大陸市場的營收也占比高達 16%,是台積電經營版圖上的壹塊重要拼圖。-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