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24 | 来源: 大纪元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人民币 | 字体: 小 中 大
“数字人民币”是中共党魁习近平上台后着力推动的政治工程,身为这一项政治工程推手的姚前近日落马。
分析认为,所谓数字人民币对内,是想掌控人民的财产使用权,对外则想挑战美元的霸权,但基本上烂尾,而姚前落马,更意味着习权力遭到削弱。
分析:数字人民币基本烂尾
据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周三(20日)通报,证监会科技监管司原司长、资讯中心原主任姚前,被指控利用监管权力为特定科技服务商谋取利益,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移送司法。
这个被称为中国最懂数字货币的姚前,被以反腐的名义抓起来。自媒体频道“在野说”近日指出,这某种程度也反映了这个项目内部的激烈博弈,表面上说是反腐,可谁知道背后是不是有人,不想让这个项目继续做下去。
早在2014年,周小川领导下的中共央行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并组成了数字货币研究团队,姚前时任该研究所所长。央行2017年末牵头研发“数字人民币”,2019年底开始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启动试点测试。之后在多个城市推广使用“数字红包”;2022年更多城市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2024年,香港多家银行开始为香港居民提供“数字人民币”钱包服务。
但是,澎湃新闻去年9月发文《数字人民币已推广四年,为何用的人很少?》,承认有很多人对数字人民币使用心存疑虑。
有网络大V在社交平台X发起的调查显示,没看过或从来不用“数字人民币”的网友高达90%。许多网友聚焦到中国“数字人民币”这一政治工程上,纷纷指该工程已成习近平诸多烂尾工程中的一个。
“在野说”认为,数字人民币这样一个烂尾的APP,现在连宣传口径都变了,以前是数字人民币将改变生活,现在改口说,数字人民币是对现有支付体系的补充。这不就是承认失败了?说白了,这又一个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就像雄安新区、共同富裕、碳中和这些口号一样。
旅美资深评论员唐靖远对大纪元表示,姚前贪腐落马,基本上就代表数字人民币烂尾了。而这种烂尾也意味着,中共高层想要暂时放弃这一种做法,就是为了缓解一下社会危机、社会矛盾。也为了鼓励民营企业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来拉抬经济,不想操之过急,以免激起民变。
人民币数位化 对内想监管人民财产使用权
对于习近平在电子支付领域极力推数字人民币,唐靖远对大纪元分析,他有两个最主要的目的。第一个是他想要用政府的数字人民币完全取代支付宝以及微信支付这两大民营企业,也就是说实现一统江湖,一种大幅度的国有化,就是把电子支付领域国有化,就是国进民退。
第二个目的是,数字人民币可以把普通百姓私有财产的使用权、支配权剥夺掉。也就是以后,老百姓个人的工资、财产,想要怎么花,想要怎么使用,会受到一个严厉的监管。政府的监管部门只需要敲敲键盘,它就可以允许你使用,或者以各种各样的名目不允许你使用。
“事实上,相当于剥夺掉了民众最基本的一个对自己私有财产的支配权、使用权。”
唐靖远认为,这相当于习近平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个社会强而有力的监控。
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经济所助研究员王国臣也对大纪元表示,根据中方相关资料报告,数位人民币未来的管控方式会像word的资料夹,每一个夹里面放不同的金额。比如开一个猪肉夹金额是50元,每天就只能使用50块钱,你用完就没有了,所以就仿佛变成一种粮票配给。你早排队晚排队一天就只能花50块钱买猪肉。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它会结合所谓的社会信用系统,信用分数低的人,可能每天只能领100块钱出来生活,信用分数高的人,一天可能可以领1万块钱出来。社会信用失信分数高的人可能就不能搭高铁。所以如果你是个不听话的异议人士,你一天可能只能领10块钱,甚至让你连钱都领不出来,完全没办法生活。
数字人民币 对外想挑战美元霸权
今年10月经济学人报道,北京试图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并摆脱美国对金融体系的控制,北京政府在过去十年一直试图用人民币开展更多外贸业务。
报道提及,富裕国家大多是美国的盟友,很难转向人民币,如果完全排除这些国家,那么全球贸易就只剩下25%,其中四分之三发生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之间,这些国家考虑到持有人民币的风险,而中共将这些资金流转为人民币是一项艰钜的任务。-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