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27 | 来源: 霞光社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以越南为例,越南劳动力受培训率仅为67%,持有文凭和证书率仅为27%,只能从事简单的加工产业,譬如:纺织品服装、电子元件组装、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即便是越南的高等教育,专业配置也以文科类为主,理工类仅有机械、电气、自动化等学科相对完备,其他如光学、光电、工业工程等专业极度稀缺,甚至缺失。据胡志明市高新园区培训中心的数据,越南每年至少有20%的高阶人才缺口,且短期内难以填补。
而放眼整个东南亚,各国在识字水平上也差异极大。根据联合国的研究,东盟国家的识字率平均能达到90%以上,但各国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越南成人识字率已达97%,印尼的识字率为69%,柬埔寨为74%,缅甸为76%,而老挝的识字率低至58%。
更致命的是,因为缺少高素质人才,制造业研发创新受阻,当地能吸纳的工厂基本只能靠低端产品续命,无一例外都存在着时间长、强度大、环境差的弊端,更不容易吸引年轻人。
恶性循环,由此而生。
其次,东南亚的劳动力太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了。
虽然整体经济体量不大,但自1986年实施革新开放政策后,越南的GDP就以每年平均6.5%的速度递增。尤其是近年来凭借外向型经济结构的推动,经济指数更是一路开挂。不过一起开挂的,还有当地的房价。
有数据显示,近五年来,越南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多次热潮,土地价格涨幅超过50%。地产行业的爆火,引得越来越多年轻人从工厂逃离,纷纷转行做起了房产中介。
《越南快报》采访了一位中介从业者,据他透露,如果能促成一笔30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90万元)左右的房地产交易,佣金就能拿接近上万元人民币了,比去工厂打工轻松多了。
受西方文化影响,近些年享乐主义在东南亚年轻人之间盛行,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他们进厂的积极性。
与吃苦耐劳的父辈们不同,这一代东南亚年轻人更崇尚消费享受。即便是为了生计不得不上班,他们也往往更青睐于商场超市那样的环境。
对此,美国家具制造商Lovesac在越南工厂的负责人表示认同:“现在东南亚的年轻人,人手一台智能手机,早已融入全球文化,他们听美国年轻人爱听的歌,也追美国年轻人喜欢的电视剧和真人秀,根本不想去厂里吃苦。”
产业升级,全球制造业的挑战
年轻人逃离工厂,制造业后继乏力,慌的不止是老板,还有政府高层。
毕竟不久前,越南政府网站颁布了半导体产业2030年发展战略和到2050年愿景;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也为泰国产业水平迈向产业4.0的规划颁布了投资促进措施;印尼总统也佐科也于近日宣布,启动目标为实现“黄金印度尼西亚愿景”的《2025-2045年国家长期发展规划》,并提出印尼的大战略主要是工业化战略,必须以创新应对当前技术驱动的全球大趋势。
而没有了成熟的产业链工人,再宏伟的蓝图都将成为泡影。
因此,东南亚的劳工部门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引导工厂调整环境和待遇,以迎合年轻人的需求。
越南的部分工厂开始为工人供应咖啡、奶茶等饮料,并提供免费的舞蹈课程;也有工厂提高食堂标准,并为员工子女创建幼儿园;越南立讯公司还新修了宿舍,电视娱乐功能一应俱全。
马来西亚的一些工厂,不再强制员工穿工作服,进而打造出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正如当地雇主联合会主席Syed Hussain Syed Husman说的那样:“我们试图让工厂变得更有魅力一点儿,比如空间更大,采光更好,还会播放美妙的音乐。”
还有公司放宽了对员工的技能要求,进而将培训作为工厂成本的一部分。泰国一家招聘公司的总经理Richard Jackson就表示:“工厂要么得为想要的技能多花点钱,要么得在他们需要的能力上妥协。”
而这些福利的代价,是节节高升的制造业成本。
自2022年7月起,越南最低工资标准将较现行工资基数上涨6%,而这一涨幅持续了十多年。
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越南工厂的薪资水平自2011年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目前工厂的平均薪资可以达到每月320美元(约合人民币2328元),单看涨幅,越南是美国薪资涨幅的3倍。
有分析认为,最近三年越南的人力成本上涨了20%左右,预计在三到五年内将达到中国的水平。-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