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29 | 来源: 风声OPINION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支持用人单位按学历选人的论调,包括“招聘效率论”“学历等级论”“学历公平论”等等。所谓“招聘效率论”,就是按学历选人,会提高招聘效率,且不会影响整体招聘质量。
部分用人单位HR就表示,来应聘的人太多,硕士研究生都一大堆,简单便捷的方式,就是按学历来进行筛选,这可能会漏掉个别优秀人才,但整体招聘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支持这一观点的,就是“学历等级论”,即按学历高低,把求职者分三六九等。“学历公平论”则和“分数公平论”一样,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要避免人情因素对就业、升学的影响,就需要学历、分数这些硬指标,否则,那些无权无势的大学毕业生,真能靠能力打动用人单位吗?也就是说,“学历公平论”者担心不按学历选才,会出现关系就业、拼爹就业。
如今年7月,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公布2024年春招拟录用结果,其中数据分析岗拟录用两名分别来自杭州师范大学与湖北经济学院的本科生,递补名单中却出现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院校硕士研究生。由于两所国内大学并非“985工程”“211工程”院校,这次招聘被网友质疑是“萝卜坑招聘”。
不难看出,用人单位按学历选人,社会舆论不认为是学历歧视,而不按学历选人,反而被质疑有违就业公平,怀疑这背后有猫腻。
必须明确,用人单位按学历选人,不会带来“就业公平”,而会破坏“就业公平”。按学历选人,不是重视人才,而会加剧社会存在的学历内卷,并因“重学历,轻能力”而影响到人才的整体质量。
非985、211、“双一流”不录,这对量大面广的“双非”院校毕业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进一步说,这是按高考成绩选人,否定普通院校学生的努力,也会影响普通院校坚持办学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解决“学历歧视”
要根治学历歧视,就需要回应前述“宽容”、支持学历歧视的论调。
首先,在监管层面,要明确对所有形式的学历歧视说不。
要把“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拓宽到所有招聘中,而不只是校园招聘。另外,要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进行过程性监管,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维权,举报用人单位存在的隐形学历歧视问题。
如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流露出看不起非名校学生的看法,或者贬低某校毕业生,学生可向学校、媒体反映,监管部门要介入调查。其实,只要监管部门下定决心治理,要查证用人单位存在的隐形学历歧视也没那么难。
今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地区对人力资源市场开展专项整治,集中查处了一批招转培(培训贷)、虚假招聘、就业歧视、非法劳务派遣等违法案件。学历歧视作为就业歧视的一种情形,也就在监管范围之内。
再次,要清理把高校分三六九等的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
我国“985工程”于1998年启动,支持39所高校结合国家创新体系进行重点建设。“211工程”于1993年启动,先后共有112所高校纳入建设范围,全部高校均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从2017年起,国家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而“双一流”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克服“985”、“211”建设中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问题,通过“重在建设”、“引入竞争”,起到实际的建设成效,并防止给高校贴标签。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