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01 | 来源: 推特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对于城镇化和基建投资,付鹏提出要看间接税收而不是直接收益。他认为高铁等基建项目的真正回报来自于配套的土地升值和房地产开发,但这个模式在人口红利消退后将难以为继。
付鹏特别强调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特征。他们的消费观念完全不同于上一代,更注重性价比,愿意选择租赁奢侈品而非购买。他们的社交和娱乐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传统投资品如邮票完全不感兴趣。
在金融市场方面,付鹏认为市场会经历三个阶段:政策引导、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他警告不要轻信"赢家通吃"理论,因为在需求萎缩时可能导致全行业都陷入困境。他还特别关注波动率和杠杆率的关系,认为今年美股出现的"高估值、低波动、高回报"异常组合明年难以持续。
企业竞争
对于企业竞争,付鹏提出要特别关注"遥遥领先"这个信号词。当PPI转负时,说明行业已经进入恶性竞争阶段。他建议企业要在政策扶持期就为未来的恶性竞争做好准备,因为产能过剩必然导致全行业利润率下降。
在国家战略层面,付鹏指出右翼化带来的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国家主义倾向。某些产业的发展目标不是盈利而是"有",即确保产业存在。这种政策会在短期内集中资源实现目标,但也会带来后期的结构性问题。
最后,付鹏对财富效应提出了深刻见解。他认为单纯的资产价格上涨无法持续创造财富效应,没有收入支撑的资产价格上涨最终会回归。年轻一代的财富积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他还分析了新兴市场的机会,认为应该关注类似中国早期发展阶段的机会。不过他也提醒,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改变,年轻人维权意识增强也在影响投资环境。同时要特别关注金融体系不完善带来的机会。
在汇率和货币政策方面,付鹏认为中国正面临"不可能三角"的困境,需要在利率、汇率、资本流动之间寻找平衡点。目前7-7.3的汇率区间与现有政策相匹配,但未来的政策空间受到多重因素的约束。这种约束将影响中国经济政策的效果和选择空间。
付鹏对全球化和贸易的看法很独特。他认为当前的"多美国,空加拿大"交易策略反映了右翼化趋势。加拿大接纳过多移民导致经济增长创造的蛋糕被过多人分享,这必然导致民众倾向保守和反移民。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如英国也从排华转向反穆斯林,体现了右翼化的全球性特征。
关于投资策略,付鹏提出了极具洞见的"两极分化"理论。他建议投资者要么做最富的,要么做最穷的,中间市场正在消失。以奢侈品为例,他建议只买爱马仕,而像香奈儿、LV等品牌都会受到挤压。另一端则是极致的性价比市场,比如二手奢侈品租赁业务在杭州已经开始蓬勃发展。
通胀分析
在通胀分析方面,付鹏采用了独特的分析框架。他不看CPI整体数据,而是特别关注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胀。他认为这更能反映实际的消费需求,因为吃饭这件事总要解决,而其他消费才能反映真实的经济状况。这个观点在当前的经济分析中很少被提及。
对于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付鹏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往往在经济最差的时候政府出手最积极,出现"经济越差,股市越好"的反常现象。这种现象的本质是政策对市场的强力干预,但这种干预本身也反映了经济的实际状况。
在分析年轻人就业问题时,付鹏提出了深刻见解。他认为清北等顶尖高校扩大硕士招生比例(1:3,即5000本科,15000硕士)实际上是在延缓就业压力。这不仅反映了就业市场的严峻现实,也暗示了教育体系正在向研究生教育倾斜。
关于数字经济,付鹏特别提到了平台经济带来的就业转变。过去几年新增的几千万网约车司机从何而来?他认为这些人很大程度上来自中产阶级的陨落,而不是传统认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个观察揭示了中国就业结构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对于企业管理,付鹏提出了"降本增效"背后的深层逻辑。他观察到今年从金融机构开始的裁员潮实际上反映了中产阶级的系统性衰落。当这个群体开始感受到痛苦,整个消费体系就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这种变化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
在谈到房地产市场时,付鹏提出了"交换时间价值"的概念。他认为当一个人用200万买房子,600万卖给年轻人时,实际上是在拿走年轻人未来40年青春的当期现金折现。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房地产市场的代际财富转移效应。-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