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03 | 来源: 六里投资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这样的过程之中,从总量层面来观察,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一些放慢似乎也可以理解、可以想象。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当多的观点认为,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在总量层面上出现的问题,更多的是转型的代价,是成长的烦恼。
但是,我们在对相关的数据做了一些仔细的梳理,这些梳理倾向于指明这样的结论——
最近几年以来,经济的减速更多的来自于周期性的压力,而不是经济转型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限制性行业在收缩
而政府鼓励的行业在扩张
为了对经济结构的产业转型做一个颗粒度比较细的分析,我们以全部的上市公司为基础,
所谓的全部上市公司是指,包括A股、港股和在美国中概股上市的所有具有公开数据的、颗粒度非常细的上市公司。
我们在细分行业层面上把这些公司分为三个类别。
一个类别是,从政策的角度来讲,它是政府希望支持和鼓励的,是希望推动经济转型所引导的方向。
我们把它放在第一行,叫做支持类的行业。
还有一类行业是代表着,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试图加以归管和限制,
以及,由于经济增长自身的原因,这些行业自身也在逐步走向衰落,我们把它放在第三行,简单地称作限制类的行业。
实际上,还有大量的细分行业,从经济转型和政府政策引导的角度来讲是完全中性的,
我们把它放在中间这一行,比如说商贸零售,比如说社会服务。
从这三个分类的角度来看,支持类的行业所覆盖的上市公司超过2300家,限制类行业覆盖的上市公司接近500家,而中性类的上市公司的家数大概超过2600家。
把所有这些上市公司合并在一起,他们的营业收入占到2024年中国GDP总量的比例在50%以上。
所以,它对整个经济的结构转型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2018年-2020年之间,如果我们把这之间作为一个转折点,那么在经过这一转折点之后,
从营业总收入的角度看问题,限制类行业的占比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而支持类行业的占比出现了明显的扩张。
从总市值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样的结论。
限制类行业,它的总市值占比在下滑,而政府试图支持的行业,它的总市值的占比在上升。
这些都清晰地说明,在过去四五年的时间里边,经济转型在切实确定地发生。
并且,经济转型的方向,与政府政策试图引导的方向是一致的。
同时,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管经济增速总体如何波动,中性行业的占比总体上始终是不变的。
这也说明,中性行业自身,确实不受到支持性或者是限制性政府政策的影响。
周期性压力明显超过了
转型所带来的成长的烦恼
那么,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看股价的表现。
非常清楚的事实是,如果以2018年为起点,在2018年以来,支持类板块的股价总体出现了一定的上升,
而限制类的板块,他们的股价则大幅下跌。
这两类股价之间的巨大的裂口,是过去十几年所没有看到的。
这些数据也清晰地表明,政府引导经济转型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在实体经济层面上的表现,受到了金融市场的密切关注,并在定价层面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
如果以刚才的观察范式为基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定,
中性行业营业总收入增速的大幅下滑,不是成长的烦恼,不是转型的代价,而更多的反映了经济周期力量急速的下滑。
在过去三四年的时间里边,经济的周期性压力,明显超过了转型所带来的成长的烦恼,这是总量经济政策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