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05 | 來源: CDT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比特幣 | 字體: 小 中 大
在比特幣還沒有被大多數人所熟知時,它卻已經擁有了大量鐵杆的粉絲。傑克說:“我的壹位在北京的朋友,他其實搬到北京就是因為比特幣,因為他喜歡用造幣機挖礦,那是壹個很耗電的數據處理過程,巴西的電費特別貴,所以他決定來中國,因為中國的電費便宜。他來中國只帶了200塊人民幣,然後他在北京認識了其他挖礦的比特幣玩家,他還用比特幣跟他們交易,買了輛自行車。”比特幣玩家之間仿佛有壹種天然的信任感,就在我們采訪期間,傑克就從另壹位年輕人手中交易了2個比特幣。
這個叫田甲的男孩,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也是比特幣的資深玩家。最近壹基金接受比特幣捐款,還引起了人們對比特幣的匿名性和透明性的高度關注。田甲也給記者演示了壹基金的捐款網站。比特幣玩家田甲:“已經233個比特幣了。這個是4月21日之前或者是某個時間。82是說壹共有82筆捐款。它現在的余額就是233。換算大概乘以900吧。233乘以900就是20萬人民幣左右。每壹筆捐款你都可以看到他的記錄。這個捐款不僅可以很透明,還可以接受國外的捐款。你只要把這個地址貼到國際論壇上去,他比較關心國內的事情,他會捐款。它是匿名的,你也不會擔心會透露你的信息,而且它的每筆資金流向,如果它想公開的話,也是可以做到的。這上面不僅有收款還有發款。”
比特幣的每筆交易既透明,又匿名,也就是說,每壹個擁有網絡客戶端的人都可以查到全世界所有即時產生的比特幣交易,但是卻無法得知這筆交易來自哪裡,去向哪裡,用作什麼用途。傑克說:“人們說比特幣是半匿名的,因為如果有人知道你的賬戶地址,他們可以給你付錢,也能看到你收錢,但他們無法得知,錢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或者說誰付你的錢,你給誰打了錢。”
叁、
就在上月中,加拿大艾伯塔省的居民泰勒·莫爾准備出售壹棟獨立屋,這樁買賣瞬間成為各大媒體的焦點,因為其附帶的條件是,如果買家選擇用比特幣付款,他願意給折扣。這壹幕讓我們聯想起了17世紀郁金香泡沫盛行時,壹個郁金香球莖的價格也被炒到可以換壹棟房子。今年年初,比特幣還徘徊在20美元左右,但是到了4月份,就飆升到200美元以上,整整漲了10倍。離譜的漲勢,讓比特幣成為世界各國投資者眼中的獵物,不少中國人也成了第壹批吃螃蟹的人,我們來認識壹下他們。
端宏斌,國內首個比特幣對沖基金管理人,財經專欄作家。隨著比特幣在國內的急劇升溫,端宏斌忙得不可開交。比特幣投資者端宏斌說:“很多郵件發給我的,電話、郵件、QQ、微信、微博,基本上各種渠道都有。]都是看了我壹些關於投資方面的報告,然後對比特幣有壹些疑問,然後跑來問我。”
今年4月10日,比特幣壹路摸高到266美金,又在短短幾天跌至50美金,隨後又迅速回到140美金左右震蕩。端宏斌的比特幣對沖基金,在這個瘋狂的4月經手了肆伍百個比特幣的買賣,而國內比特幣交易所的交易量更比去年同期增長近千倍。比起比特幣的支付功能,比特幣投資,更像這場搖滾盛會的最強音。
端宏斌在自己的博客上驚呼“比特幣瘋了”。而比特幣散戶炒家,網名多啦的這個年輕人,有著兩年的比特幣投資經驗,在網上管理著兩個比特幣炒家群。他對這個肆月也是記憶猶新。比特幣炒家多啦說:“常說的話就是說殺紅眼了,這些人看到了這裡的利益非常的渾厚,而且尤其是對於投機者來講,就好像是斗牛士手裡邊的紅靶子,猛牛看到了之後就會不顧壹切地向前沖過去。”
2010年7月17日,世界最大的比特幣交易網站MTGOX成立,當時比特幣的價格不到0.05美元。當時,多啦還是大學叁年級學生,端宏斌還是個財經專欄作家。那時賺到錢的是比特幣的挖礦工,炒家們談到那段歷史都只能望而興歎。端宏斌說:“很多人想的,比特幣是什麼東西,沒聽說過,然後就忽略了,這是很大的失誤,因為那個時候非常便宜嘛,壹個幣才壹兩個美分,到現在相當於漲了壹萬倍。”
而比特幣的投資魅力第壹次爆發,也就在2011年的6月。端宏斌說:“30美元之後就開始下跌了,,壹下子從拾柒美元打到0.01美元,就是1美分,就是我看他從17掉到0.01大概就肆個小時裡面。”端宏斌迅速從淘寶上買了自己的第壹塊比特幣,而還是大叁學生的多拉,揣著自己攢下的5000元和從兄弟姐妹那湊來的5000元,買下了壹台用來挖比特幣的挖礦機。但是隨著比特幣的暴漲暴跌,多拉的想法改變了。
端宏斌抱定了比特幣長期相當於硬通貨的信念,殺入比特幣市場,多拉則看中了比特幣頻繁的漲跌,玩起了比特幣的高拋低吸。雖然兩個人都不願向記者透露投資比特幣到底收益多少,但我們的確看到,比特幣從交易誕生至今,升值了5320倍,並且持續戲劇化的漲跌。多啦說:“(肆月)壹下從1000多人民幣,掉到了伍、六百人民幣的時候,已經是造成大規模地恐慌性的拋售了,,但是等到後兩天被專家操盤之後,價格又再壹次地壓低。”-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