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06 | 来源: 第一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第二,财政政策从盯住赤字率到盯住支出,从“以收定支”到“以支出定赤字和债务”。
“当收入不及预期的时候,支出可能会被动跟着收入往下走。但是当经济往下走的时候,支出应当是逆周期调节,应该往上走。”罗志恒建议,财政政策的“锚”也要考虑做出适当的完善。
第三,改革专项债制度:放宽专项债的使用范围,考虑将部分专项债额度调整为一般债,从“额度找项目”改为“项目定额度”。
为了避免因为优质项目不足而导致“有钱花不出去”,罗志恒建议,2025年可以实施以“项目储备决定专项债额度”的机制,避免再出现“有收益的项目不够,导致专项债发行和使用进度偏慢”的现象。
第四,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政策的重点从投资为主转向投资和消费并重。
罗志恒建议,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增加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支出,同时可以为特定群体发放一定的补贴。
首先,提高对消费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发挥作用,包括增加转移支付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民生支出比重提高居民消费意愿。但他也强调,要防止财政政策走向“不要投资、只要消费”的极端,并表示财政政策重心调整需要一个过程,政府投资仍有必要,但基建、民生领域亟需补短板。
其次,对部分特定群体发放现金补贴,逐步利用个税APP等建立起补贴群体的筛选机制和基础设施。要特别关注待业大学生和失业青年群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领取待遇人员(尤其是农村老人群体)、二孩及多孩家庭三个群体。
“普遍地发消费券意义已经不大了,对大家消费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对于特定群体,比如说,农村的老人群体、失业大学生、二孩以上的家庭,这是支出结构优化(的方向)。”罗志恒说。
第五,探索成立房地产稳定基金。
罗志恒认为,当前保供给就是稳需求,稳需求就是稳房价。但是,如果仅靠地方政府来实施相关调控举措,一方面地方政府能力相对有限,另一方面也会贻误“战机”。当“烂尾”的风险解除后,居民购房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恢复。
他建议,可以通过增发国债,探索中央层面成立“房地产稳定基金”,专项用于保交房、收储等工作,释放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巨大决心的信号。-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