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06 | 来源: 新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质疑声同样是存在的。一部分人认为,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翻译软件和AI技术的发展,外语导游并没有什么竞争力。
“我也在做与AI相关的研究,但目前来说它对导游从业者来说还没产生太大影响。”阿莱说。在他看来,一个导游能提供的服务不只是讲解,而是在异国他乡一个可以放心跟着走的真人,“这种与人互动的感觉是技术手段无法替代的。”
与游客之间的沟通,总能给阿莱带来新的视角。(图/受访者供图)
“的确,年轻一代的人可能更喜欢自己探索。”Andrew也解释道,但目前有外语向导需求的团体以家庭团、商务团及华侨团为主,年龄横跨30~80岁。相比之下,他们很希望深入了解与这个国家相关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且更希望有人帮助他们规划整个行程。
因此,Andrew每次接团前都会与外国游客电话沟通,了解对方的国籍、人数、年龄段、具体体验的需求等等,根据这些信息定制线路,安排最佳的方案。
比如,东南亚国家的老年团想要看更多的山水和佛教元素,那么可以安排探访大足石刻和乐山大佛;小朋友多的家庭团要兼顾寓教于乐的需求,那么重庆科技馆、欢乐谷是一定要去的;欧美国家青年会想要专门打卡当地有趣的食物、最本土的街区,Andrew也会拿出自己的私藏小店。
Andrew曾经的客户回到英国后,仍然愿意尝试小面,还进一步分享了他未来的中国旅行计划。(图/受访者供图)
而作为外语导游,除了讲解好每一个景点,自己能输出的更多是“中国人到底怎么生活”的信息。Andrew相信,让外国游客与一个中国人、与中国人文特色产生深度联系,或许能改变一部分人心中被刻板印象和错误的媒体报道影响的中国形象。
最重要的是,让不同国家的人互相了解对方的生活状态。“这样的双向互动,才是让未来的导游行业往精细化发展、越变越好的契机。”石导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