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08 | 来源: 星嘉坡眼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新加坡 | 字体: 小 中 大
这三四十年来,政府出尽了办法,包括各种大金额的现金奖励,还是无法提高生育率。
再无回天之力。
但,新加坡会不会像马斯克所说,“就快灭绝了”?
“人不足,移民补”
不会,因为现代新加坡就是以移民为基础的社会。
1819年莱佛士开埠,并创设自由港之后,在这两百多年的大部分时期,新加坡就以繁荣的经济、丰富的就业机会、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不断吸引来自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的移民。
1824年,新加坡人口1万零700人;12年后,1836年,增至三倍,达3万人;30多年后,1871年,又增三倍,达到9万4800人。到了辛亥革命那一年,人口达到了30万零3300人。之后,即便是军阀混战时期、抗日时期或是国共战争时期,都有中国移民不断涌入,1949年之后才中断。
不过,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新加坡又开始引进移民,尤其中国移民。
到了2024年,尽管本地人生育率不断下降,新加坡人口仍然增长到604万人,移民政策功不可没。
不久前,在一次讲话中,时任总理李显龙透露,新加坡并不担心没有移民“生源”,在排队申请新加坡永久居民PR和入籍新加坡公民的,很多。
既然不担心“生源“,那么,新加坡担心的是什么?
一、担心“生源“质量下降
摆在眼前的残酷事实是,新加坡幅员狭小,除了深水港没有天然资源,为了跟其他国家和地区竞争,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人才。但是,新加坡人口少,从概率上看,能出现的人才必定比大国少。
早在1978年,李光耀就跟邓小平说过:“怎么说我们都不过只是福建、广东等地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农民的后裔,你们有的却尽是留守中原的达官显宦、文人学士的后代。”
老人家这话,有他一定的道理。
新加坡引入移民,除了要补充人口生育率的不足,也要提高本地总体的素质和水平。在批准移民入籍的时候,要经过层层筛选。最后获得PR身份甚至获准入籍的,大多数都是高素质人才。他们所具备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各种资源,本来就高于本地人的均值。
(新加坡的新公民入籍仪式。图源:MICA)
新加坡对引入移民是有选择性的。我经常说,既然要引进移民,肯定是要那些比我强的,又不是武大郎开店。
既然引进移民是有选择性的,那么,最担心的当然是“生源“质量下降。“生源“质量下降,人口质量必定也降低。-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