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08 | 来源: 星嘉坡眼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新加坡 | 字体: 小 中 大
那么,怎么才能避免“生源“质量下降?
这就必须让新加坡永葆竞争力和吸引力,这就必须保证几个关键——自由、开放、讲究契约精神、与国际互联互通程度高、亲商与法治环境等等。这方面的文章我们写过不少,本文就不赘述了。
二、担心人口“黄金比例“不保
我们都知道,华人占新加坡人口四分之三。但,这个比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911年左右。
从1911年到今天,新加坡人口的种族比例维持比较稳定,都是华人占四分之三,马来人13.5%左右,印度人9%左右。
许多人误以为,新加坡“自古以来”就是华人为主的地方。其实不然。
论在地理上或历史上,新加坡一直是马来世界的一部分,而且一直是马来人居多。华人人口“后来居上”,只不过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并非“自古以来”。
对一些人来说,华人居多的新加坡,在东南亚无异是个异端,尤其在特别敏感的五六十年代,本区域一些国家领导人把新加坡视为另一个中国,十分猜忌。新加坡被逐出马来西亚,也与此有关。
因此,尽管华人占人口四分之三,新加坡一直强调自己不是华人国家。
(新加坡国歌用马来语歌唱)
也因此,新加坡把马来语定为国语,国歌用马来语歌唱,国徽上使用马来文,军队的礼仪性步操口令都是马来语。连新加坡总统府,英文名称 Istana,其实也是马来文,宫殿之意。
新加坡所做的这一切,对内,是对马来族公民身为原住民的尊重;对外,则是向两个大邻国表态——我们尊重本区域的主流种族,我们不是异端。
如果新加坡人口的种族比例失调,比如华人多了,或是马来人多了,或者是印度人多了,势必对新加坡形成严重影响。这就是新加坡维持人口当中各个种族的“黄金比例“的原因。
新加坡本地人不生,尤其华人、印度人,所以新加坡从中国、印度引进移民,以维持人口的“黄金比例”。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一天,这些传统的移民源头枯竭了,怎么办?再说详细一些,如果来自中国的移民少了,怎么办?“黄金比例”还能维持吗?
这是个问题。
三、落地生根?或“吃碗看锅”?
新加坡引进移民,是为了填补人口。因此,新移民有意愿、有能力落地生根,非常重要。
但是,如果新移民无法把心定下来,“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随时想走,那么,对新加坡还有意义吗?-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