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14 | 来源: 吴晓波频道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没人能说清楚“网红”这个概念是从什么时候在中国流行起来的。但回头看,2015年又暗藏着未来10年的线索,给李佳琦们提供了一个机会。
百度指数显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网红”的搜索量是一条平稳的曲线,但在2015—2016年,“网红”的搜索量则迅速拉升。那两年金钱喧哗,让人心动而又生疑的新事物层出不穷。
李佳琦早期直播间
在2015年之前,中国的网红们已经出现了好几波。
最早的网络论坛时代,像痞子这些人,拼的是才气、思想和文笔,他们背后没有团队和推手,阅读量的高涨推动着创作欲望和笔耕不辍,只有在网络打响名气后,他们才依靠出版图书,获得版税收入。接着是以凤姐、芙蓉姐姐、天仙妹妹为代表的视觉型网红,展示丑、美以及反常的言论,赚足眼球。
《互联网周刊》曾经发布过2015年的中国网红排行榜单。
在前50名的榜单里,第一名,是万达公子王思聪,他拿着“机关枪”,扫射明星、企业家以及其他网红。而榜单里的其他网红,很多都是活跃在微博平台上的段子手。
那时候,很多段子手都签约了MCN公司,这些公司发掘、培养、签约有潜力的段子手,并负责相关的商业化。2015年,中国MCN机构的注册公司数量约为160家,到了2024年,数量接近3万家。中国网红们的流量告别散兵游勇的状态,在资本加持下,逐步被有组织地汇聚、利用。
这份榜单上的两个人也暗含了网红的演化方向。
榜单排名第二的是 “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
这位中戏导演系毕业的女生,发布了一系列取材于生活和社会新闻的吐槽视频,引发大量网友的共鸣。
她的迅速爆红,与她的努力与天赋分不开,却又与技术进步有密切关系。早期的互联网,因为受限于宽带,文字和图片是主要的传播形式。随着宽带、5G、算法、手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流量资费的降低,内容供给端和需求端开始双向繁荣。
富裕的传播渠道,也改变着娱乐圈。2015年,流量明星时代的到来。看重粉丝巨大潜力的资本,介入娱乐产业,通过包装、炒作等富有争议的手段,开始批量打造流量明星。
也正是得益于底层技术的进步,自2015年起,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上演了惨烈的“千播大战”,200多家直播平台,开辟了游戏、秀场、泛娱乐等多个赛道,相互厮杀;很多人怀着成为大网红的梦想,成为主播,在这些平台上卖力表演。
榜单排名第九的是张大奕。-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