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20 | 来源: 光明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当年的购物发票和收据
何际民告诉记者,父亲那时每个月分上下半月发工资,由于新中国成立没几年,市场物价还没理顺,为了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稳定,工资是根据实物指数发的,就是将关系老百姓生活的米、煤等物资算出一个综合系数,参照这个系数发工资。还有一个细节是,在新旧货币更替之际,有流言说物价会飞涨,一时间人心惶惶,政府迅速澄清,称商品不会涨价。从账本记录看,物价的确是随着货币调整的比例而变动,并没有什么起伏。这一事实很快稳定了民心,流言不攻自破。
当年的购物发票和收据
生活改善肉眼可见
在“豆腐账”上,记者还发现了多张当年的购物发票:1973年在邮电新村综合商店买的8w荧光台灯16元;在长虹服装店买的涤棉上装16元8角,布票3尺2寸;1973年2月17日北郊中学学费收据9元;在邮电新村邮电支局订阅1976年阿尔巴尼亚画报英文版1份1.80元……这些发票和收据,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市场物价,是社会发展的缩影。
在1954年最早的账本上,消费品类比较单一,生鲜食品较少,零食水果基本没有;到了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巧克力、太妃糖等商品;再到70年代,出现了水果、牛奶、牛肉等生鲜食品。从账本记录的商品种类,能一眼窥见几十年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上海家庭消费习惯的变化。
何际民说,父母年轻的时候,整个社会物资相当匮乏,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现在不一样了,想买啥就买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布票、粮票、肉票、煤球炉等都成了历史。为了让这些见证几十年生活巨变的“豆腐账”有个归宿,何际民决定将它们捐赠给虹口区图书馆。“父母一直教育我们不要忘记过去,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捐赠是想让大家知道,社会发展有历史过程;要听党话跟党走,勤俭持家、努力工作,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捐赠的部分证件及日记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