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23 | 来源: 看中国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毛泽东 | 字体: 小 中 大
1939年11月12日,毛泽东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一文,把白求恩几乎神化成了一个完人,称颂他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到文革时,毛的这篇文章被中共定为“老三篇”中的一篇,大陆人必须天天诵读,使得白求恩的名字在中国从此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纵观白求恩的一生,他当然是一个有着献身精神的与众不同的人物,但也决非毛泽东笔下的完人。海外专家对白求恩的研究以及苏联60年解密档的公布,让人们看到了另一个真实的白求恩。
与妻子两度离婚
泰德‧阿兰与白求恩相知甚深,曾和白求恩一起体验过西班牙战争的痛苦。他在1952年出版的《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一书,是西方世界的第一本白求恩传记。
根据阿兰的记述,1890年3月4日,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祖籍英国苏格兰。他的祖父是医生,父亲是基督教牧师。生于富裕家庭的白求恩,多伦多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个胸外科医生。
1922年初,32岁的白求恩到英国爱丁堡参加外科医学会会员考试,结识了21岁的漂亮英国姑娘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尽管两人相差11岁,具有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但白求恩对弗朗西丝一见钟情。考试一结束,两人就结伴赴西欧旅游。1923年8月13日,两人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婚礼。
婚后,他们到欧洲各著名城市游览,度过了一生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
由于白求恩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冒险,而弗朗西丝个性恬静,内向而羞怯,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开始产生隔膜,使彼此间的敬爱受到了损伤。
结婚一年后,白求恩夫妇离开英国,到了美国底特律正式挂牌行医。白求恩一生没有孩子,他一天到晚忙于工作,而弗朗西丝则一人整天待在家里,十分孤独苦闷。
1926年夏天,白求恩被确诊为肺结核,那时得了肺结核就等于接到了死亡的判决书。一天他对妻子说:“有一件事我们必须谈谈,我不知道医生对你说了些什么,不过我快要死了,而你才25岁,前面还有整整的一生。我要你跟我离婚,走你自己的路。”白求恩语气坚定。
“不!诺尔曼,我不离开你,尤其是现在。”弗朗西丝真挚地说:“不管我们中间发生什么,现在我惟一的愿望就是跟你在一起。”“这样没有什么意义。我决不再浪费你的生命。除非你同意跟我离婚,否则我决不到疗养院去治疗。”白求恩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于是两人离婚了。在特鲁多疗养院里,白求恩使用代气胸疗法,终于使自己的病情有了转机,一年后,病愈出院的白求恩被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乐麦吉尔大学聘去任教,他在火车站急切地给弗朗西丝发了一封电报:“病愈,今日离特鲁多,对你感情如旧。”弗朗西丝自离婚后,也没和别人谈过恋爱。她来信说:“亲爱的,既然我们都还相爱,为什么要分呢?”两人于是再度结婚,那年白求恩39岁,弗朗西丝28岁。
两人欢度了一段胜似新婚的甜蜜岁月后,感情又一次出现危机。一天早晨上班时,弗朗西丝关照丈夫买些肉、菜,晚上要为丈夫烧几个好菜。下午,她兴致勃勃地回到家。进门见丈夫正坐在地板上专心致志地研究一副骷髅。她问:“肉、菜买了吗?”丈夫不假思索地说:“在冰箱里。”她打开冰箱,只见一段肠子。她皱起眉头捏起肠子说:“就买这段破肠子?”丈夫猛地跳起来喊:“别动,那是人的肠子!”弗朗西丝吓得“哎呀”大叫一声,慌忙扔下:“死人肠子怎么能和食物放在一块?”白求恩却头也不抬地说:“这有什么呀?你吃的牛、羊、猪肉还不都是动物死了的器官?”
这样的事出现了几次,弗朗西丝实在忍受不了。她感到白求恩的心根本不在这个家里,她相信白求恩想做的是一番大事,而她是他的障碍,于是两人友好协商后,于1933年3月,43岁的白求恩与弗朗西丝再次离婚。-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