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24 | 來源: 環球網資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2019年的《長安拾贰時辰》就借鑒了美劇《24小時》,在有限的時間內推理探案,挖出幕後的巨大陰謀,而背景設定在中國的唐朝盛世之下。同樣來自馬伯庸的《風起隴西》則參考了諜戰劇的模式,把臥底、諜報、政治暗斗等放到叁國時代。《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則更嚴謹,探討中國封建時代特有的政治和經濟體系,基於史料上的地方財政糾紛,借壹個算術天才的誤打誤撞,探討古代官場的各種規則和博弈。
相比馬伯庸改編作品對於“大歷史”的把握,《唐朝詭事錄》《繁城之下》《御賜小仵作》和《蓮花樓》則更多是用單元劇的形式,把發現案件到推理再到挖出真凶的過程展現給觀眾。2021年的《御賜小仵作》雖然成本不高,置景服化也略顯粗糙,但憑借偶像輕喜劇路線、鮮活生動人物和思路清晰推理意外出圈。
《蓮花樓》(2023年)同樣憑借“短平快”單元式思路成為“黑馬劇”,平均叁集破壹個小案子,同時又有大主線串聯,武俠和懸疑交織,架空的背景反倒有些復古的江湖氣息。“奇詭志怪”的《唐朝詭事錄》和今年開播的《唐朝詭事錄之西行》制作上更為成熟,後者還打破“續集魔咒”,口碑更勝第壹季,目前系列第叁季《唐朝詭事錄之長安》正在拍攝中。
如今特效技術日新月異,實景拍攝也更加全面,古裝探案劇在視覺營造和氛圍渲染上進步明顯,《清明上河圖密碼》開篇全景展現東京的繁華,鏡頭從煙花間穿梭而過,這種視角在過去難以呈現。不過,攝影水平上的突破、服化道上的考究,也會讓制作方逐漸滿足於幕後技術層面,忽視懸疑劇最重要的探案情節。
此外,單元劇形式也容易讓劇集陷入“游戲套路化”,程序化的情節設計讓觀眾失去緊張感,國風元素和離奇怪事反而淪為“無本之木”。正如《清明上河圖密碼》劇中所說,想要讓這幅畫卷真正打動人心,最重要的還是“魂”,只有令這些芸芸眾生真正立起來,無論是日常生活、行走江湖,還是刑偵探案等各個層面自洽,才能令人由衷地信服和欣賞。-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