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28 | 來源: 新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90後 | 字體: 小 中 大
正是在各種各樣的清理中,楊春美感覺自己對於“髒亂差”房間的包容度正在提高。壹開始,她也經常會對“原來他們可以把家生活成那個樣子”感到不舒服,但後來她開始嘗試理解,“這也是人們生活的痕跡,房子變成這樣他們經常也無能為力,其實他們也是需要我們的幫助”。
今年11月,有伍百多萬人在B站上圍觀了壹場人類與蟑螂史上最激烈的作戰——目之所及的景象讓人很難想象那是壹個人類居住的地方,房子裡的物品和垃圾已經分不清,無序地堆積在壹起。
這期視頻在網上引發大量圍觀。(圖/B站@馬俐管家)
裝著陳年剩飯的塑料袋和壹次性飯盒組成了蟲子們的快樂老家,穿著防護服、戴著防毒面具的清潔人員勉強在垃圾中刨出壹條道來,每挪動壹個物品,成百上千只德國小蠊就會從中竄出,看得人頭皮發麻,欲罷不能,很難想象這是壹個人正在居住的家。
這是“馬俐管家”團隊在做家庭清潔整理時順帶拍下的紀錄片,被他們團隊內部稱為“封神榜”視頻。那壹次,團隊壹行8個人從成都飛到天津,花了整整肆天的時間才清理完成。
過去幾年,馬俐管家在上門清潔過程中,遇到過不少類似囤積成癖的家,幾乎挑戰了人類對於衛生認知的底線。而居住在裡面的多半是獨居老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的家變成了垃圾堆,而他們又如何能忍受這樣的居住環境?這些視頻,讓許多網友開始思考起老年人的處境。
2021年10月,生完孩子在家待業的楊春美和媽媽以及退伍回家的表弟湊了拾幾萬塊錢, 從0開始做起了家政。據楊春美介紹,馬俐管家的定位是高端家庭管理。叁年過去,這個最初只有六柒個人的團隊已經發展成了壹百多人的覆蓋全國多個城市的家政公司,團隊的成員幾乎都是90後,大專以上學歷的不在少數。
楊春美和團隊正在做清潔。(圖/受訪者提供)
而當年輕人湧入家政領域,也給這個行業帶來壹些由內而外的變革。
挑戰人類居住極限
2024年10月,楊春美收到了壹對雙胞胎女孩的求助。她倆最近去看望了在天津某小區獨居的姥姥,回來之後壹整個晚上都睡不著。姥姥那將近八拾平米的房子裡,垃圾和物品幾乎堆到了門口。此前她還多次因為蟑螂跑進耳朵,而不得不去醫院看病。
家裡人並非不願意管,在北京的舅舅壹度想讓姥姥搬去同住,被拒絕了。女孩的舅媽和媽媽也曾多次請人上門清理,連哄帶騙,最後仍是以老人強烈抵抗收場。姥姥的囤積,已經成了壹家人的心病。
在看完女孩們偷偷拍來的視頻後,楊春美就做好了前期的准備,她預感到這壹次不簡單。姥姥養了11只貓和3只狗,房間地板上堆放的發酵垃圾和寵物排泄物混在壹起,已經堆了半人高。不時有幾只貓貓站在房間的垃圾山裡了望著,臥室除了人能躺下的地方,也幾乎都是生活物品和垃圾。
天津姥姥的家。(圖/B站@馬俐管家)
兩個孫女兒提前給姥姥看了馬俐管家清理房間的視頻,保證盡量保留比較喜歡的東西,前前後後溝通了將近壹個月,姥姥終於有所松動。最後他們商量好了整理方案,由姐妹倆出錢支付從成都到天津的差旅費,馬俐管家團隊提供免費的清潔服務。楊春美說,由於他們有拍攝案例在網上發布的需求,視頻發上去後會有壹些收益,加上這樣特殊的房型和衛生條件,如果要收費,價格也很難估量,就免去了清潔的費用。
之後,團隊壹行8個人帶著全套清理工具和防護服等,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圖/《幸福到萬家》)
雖然已經提前看過關於房間詳情的視頻,但來到姥姥家,開門的瞬間,還是讓他們下意識退了出來。楊春美說,看視頻很難感受到那種沖擊。撲面而來的食物與排泄物混合的發酵味道幾乎達到了熏人眼睛的地步,走進去後看到各種小蟲子各築各巢,怡然地紛飛著,楊春美和同伴趕緊拿出了准備好的防毒面具戴上。
壹開始他們決定先消殺,但後來發現蟲子實在太多了,只好壹邊消殺,壹邊清理地上多層的包漿,同時整理姥姥多年囤積的物品,並在清理過程匯總。壹個老人過去的私人生活痕跡隨之慢慢浮現出來。
姥姥年輕時候是壹個高級知識分子,丈夫過世後她不願和子女居住,開始了獨居生活。楊春美說,“通過整理她家裡的物品來看,她年輕時候應該是壹個很會享受生活的人”,家裡有很多純羊毛的毛衣、好看的蕾絲衣物、成套的漁具和養生書籍。在清理出來的壹些老照片裡,姥姥和愛人到處旅行,有壹張還是在海邊拍的。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姥姥的生活開始失控,變成了如今這副模樣。
(圖/pexels)
在清理過程中,姥姥多次出來阻止,不斷把腐壞的東西撿了回來,同時還大發脾氣:“把我也給整走吧”。馬俐團隊見狀,只能跟奶奶商量,告訴奶奶八拾平方米的空間裡能留下什麼,不能留下什麼,好說歹說,其間還請動了鄰居和居委來幫忙勸說,最終花了4天時間才清理完畢。
像這樣的案例,是馬俐管家團隊多年來做家庭清潔管理遇到的極端案例,被他們稱為“封神榜”。此外,他們還碰見過喜歡撿寵物和雞鴨回家的老人,日積月累後被綁住的小動物已經變成木乃伊;有因為腿腳不靈活無法下樓扔垃圾的老人,久而久之連整理房間也無力完成;還有因無力收拾房子,選擇打12345舉報自己家髒亂差的奶奶。
馬俐管家的“封神榜”。(圖/B站@馬俐管家)
這些案例裡面髒亂差的居住環境總在刷新團隊成員的認知,清理起來幾乎全是“地獄難度”。但這些看似挑戰極限的視頻,也給馬俐管家的家政服務打開了市場。
年輕人湧入家政行業
令人意外的是,跟這些“封神榜”房子戰斗的楊春美,是從白領跨行到了家政行業。
此前,楊春美在企業做過柒八年時間的新媒體運營,離職前,她已經是某國企新媒體的主管。但當時她在工作中已經很不愉快,經常感覺到自己和公司的理念不合,“想做點實在的事情,卻經常感覺有勁無處使”。在懷孕之後,她幹脆辭職。
馬俐管家成立於2021年10月,當時楊春美因為生孩子離職,已經待業了壹年多。她很想有多點時間陪伴孩子,於是創業是她的唯壹選擇。她發現,有了孩子之後,她對家庭衛生變得格外關注,見不得犄角旮旯裡的粉塵,總是自己用除螨儀清理,也會經常請保潔上門。
(圖/《人生清理員》)
楊春美真正想要從事家政行業的契機,來自於壹次“半成品”的保潔服務。當時她在媽媽的壹套房子裡住了壹段時間,搬走之前請了保潔阿姨來擦了壹遍,她覺得挺滿意。但從事裝修行業多年的父母來看了壹下,覺得衛生沒做好。因為保潔阿姨只會擦拭目之所及的地方,壹些看不見的地方仍舊灰蒙蒙的。於是她爸媽又裡裡外外重新做了壹遍,包括清洗天花板和踢腳線多余的水垢。
這壹次令楊春美發現,原來保潔可以做到這個程度。那時候她開始萌生了做家政創業的想法。父母是第壹個支持她的人,他們壹直希望女兒能創業。當時市面上靠譜的保潔服務拾分搶手,市場需求很大,但家政行業規范上卻依然混亂。
她想自己組團隊,但是要與傳統的“保潔”區別開來,做中間的差異化的服務,對接年輕人的個性化需求。業務內容包括空間的改造、無死角清潔,“別人不做的范圍我們都做”,比如多年未挪動的冰箱洗衣機,經常不會觸及的天花板……目的就是把客戶的家當成自己的家壹樣,“像我們在做大掃除的時候,會把所有零零碎碎的東西都擦幹淨,包括開關面板、調料瓶這些的油漬都會進行清潔,給房子做壹次性的煥新。”
家庭管理師給牆面做清潔。(圖/受訪者提供)
所以壹開始定價也比市面上高很多,每平方米費用在20元到100元之間,有時壹家的費用會達到千元甚至萬元以上。
母親和表弟成了她的初始合伙人,叁個人壹共湊了拾幾萬元的啟動資金。最初,經常是她開著車,車上帶著母親和孩子還有保姆上門去給客戶做衛生。她中途會歇下來喂喂母乳,又接著做。
(圖/pixabay)
壹開始,招工是壹大難題。她最初設想是招聘裝修從業人員,但深諳這壹行業的父母及時勸阻,他們清楚這些人大部分是中年人,文化程度參差不齊,觀念上也很難改變。
當時退伍回來的95後表弟啟發了楊春美。退伍後,表弟先是做了壹段時間的銷售工作,但又覺得自己性格內向,並不適合,輾轉多種行業都沒有安定下來,直到聽說楊春美的創業想法,他不僅自己加入進來,還帶來了叁肆個退伍的戰友,解決了初始招工的難題。
楊春美發現,軍人在部隊裡就有嚴格的內務標准,剛好適合馬俐管家的業務要求,而年輕人則更容易接受新的觀念。慢慢地,團隊由原本的六柒個年輕人,到了今年已經發展成了壹百多個人的以90後為主的團隊。
馬俐管家的工作服靈感來源於《超級馬裡奧》。(圖/受訪者提供)
雖然壹開始招年輕的從業者比較困難,但後來,楊春美感覺到越來越多年輕人逐漸接受這個行業,甚至喜歡上這樣的工作狀態。
“因為這個社會太卷了,但是幹家政,你不需要做過多的營銷和推廣,你不需要跟過多的人去接觸,你只要認真做你的事情,就能得到壹定的報酬和收益。”
比較自由的工作時間也是年輕人願意加入這壹行業的原因,旺季有單子的時候就做,遇到淡季比如贰月到柒月份,就可以選擇自己安排時間。楊春美說,“成都人尤其比較愛休閒,希望有自己的時間出去玩”,但如果朝九晚伍地上班,就只有在公共假期才能出去旅游。
家政賽道的新媒體公司
楊春美大學學的是編導專業,加上柒八年的新媒體工作經驗,所以馬俐管家壹開始就有新媒體的布局,甚至壹開始就有線上運營部門,有做內容生產的計劃。
壹開始上門做比較復雜的戶型,楊春美就有意識地帶上了專職的攝影師,直到現在,這個攝制團隊擴大到了4個人,每壹期視頻都會對片子的內容進行深挖。
(圖/pixabay)
楊春美本身是個紀錄片愛好者,對成片的效果也有壹定的把握。比如像天津姥姥的房子,那個片子就記錄下了與房主進行情感溝通到斷舍離的過程,中間也穿插著姥姥的心態轉變和鄰裡們的反應,最終剪輯人員從700多G的素材裡剪出來了36分鍾的視頻,光剪輯就花了贰拾多天,全程高能拉滿,跌宕起伏。
那壹期視頻在B站有了伍百多萬的觀看量,讓人壹時分不清這到底是家政公司還是視頻團隊。許多人看完視頻之後,也開始反思起家裡老年人的處境。
實際上,在2021年成立不久後,馬俐管家開始同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案例視頻,引發了大量圍觀,湧來的除了流量,還有大量咨詢和訂單。那個時候剛好是過年前,清潔整理的需求特別多。
雖然過完年後就來到了淡季,但是由於那時賬號粉絲已經逐漸多起來,他們有了新的出路,不僅做線下的清潔整理,也做線上的清潔劑售賣,同時做短視頻也能帶來壹定的廣告和收益,形成了家政和博主賽道兩手抓的局面。
發布在網上的高難度清理視頻,除了帶來流量和訂單,也吸引來更多嚴重囤積房的求助。許多別人幾乎沒辦法下手的戶型,他們都能壹個個硬啃,線上流量與線下訂單形成了完美的閉環。直到現在,馬俐管家大部分的訂單都來自線上引流。
但這種線上流量也暗含著風險。楊春美說,所以現在他們都很懂得“謹言慎行”。她說,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服務的口碑。因為她“之前已經很煩營銷和運營崗位,壹直開會做產品亮點、用戶痛點,但經常很難落到實處”,做家政行業剛好結合了她擅長的內容以及感興趣的情節整理,這給她帶來了難以比擬的成就感。
馬俐管家在客戶家清理了幾拾袋垃圾。(圖/受訪者提供)
現代工作模式中,壹個工作鏈條往往被切分成多個模塊,充當螺絲釘的工作模式讓每個人都無法看到最終工作結果,這是現代工作制度中人喪失意義感的很重要的壹個原因。而對楊春美來說,清潔整理雖然很髒很累,但“每當徹底清潔之後,看到房子煥然壹新,真的很解壓”。
雖然是無心插柳,但楊春美覺得自己似乎找到了可以從事壹輩子的事業。根據《2024年中國家政服務行業發展狀況及消費洞察報告》(艾媒咨詢),2023年中國家政服務市場規模達11641億元,仍呈增長趨勢;預計到2026年,中國家政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突破13000億元。
另外,家政等藍領行業的薪資水平也在提高。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發布《2023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藍領與白領群體收入差距整體呈縮小趨勢,越來越多求職者主動選擇加入藍領行業。
給獨處“孤島”的老人
壹些重新擁抱生活的契機
在最近的那壹期“天津姥姥”房子清潔整理視頻發布後,在評論區人們的提醒下,天津的雙胞胎姐妹才意識到,姥姥可能真的是“第歐根尼綜合征”。
這樣的人往往處在壹種嚴重的“自我忽視”狀態,對個人衛生和健康都缺乏自我管理的動力,通常也伴隨著“囤積癖”的發生。在馬俐管家清理完房子後,姥姥壹家也意識到這並不只是“固執”的原因,老人已經需要心理精神治療的幹預,後來孫女們把姥姥帶去見了精神科醫生。
居住環境的整理,其實也是對老人生活重新理解的過程,從前那些髒亂差的背後也許是某些隱秘的心靈困境。
為什麼人們會把房子生活住成這樣?(圖/受訪者提供)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馬俐管家的視頻裡,曾經有壹個老人家打了12345舉報了自己的房子髒亂差,那也是壹個獨居的老人。最終,在社區的幫助下請來了馬俐管家。去到現場的時候,他們壹度聯系不到老人,結果發現奶奶把手機忘在了冰箱裡。
打開她的家,楊春美發現老人其實“生活習慣還算好的”,只是腿腳日漸不靈活之後,她對自己房子的狀況幾乎束手無策。在她家裡,沒用過的保健品堆積成山,可以想象老年生活之後,最常與她聯系的,幾乎就是那些賣保健品的人。
某種程度上,他們也許正處在自己的孤島中,外界的壹點幫助,生活環境的改善,也許是他們重新擁抱生活的契機。
(圖/pexels)
對於那些做完清理的“封神榜”案例,楊春美還會找時間進行回訪。讓她感受頗深的是壹個寫書法的老爺爺。他們剛去清理的時候,老爺爺的房子都沒有鎖,因為房間特別髒亂,地上全是吐過的痰,連小偷都不敢造訪。
壹開始進去做清理,爺爺很抗拒,在外地工作的兒子想往家裡買壹點基礎家具,都被老爺子攔著,說浪費錢幹嗎。他那年已經八拾多歲。楊春美說,“他過著壹種頹廢的生活,覺得就這樣子到生命的終點也無所謂了”。
但當做完清理之後,爺爺驚訝於原來這個房子可以收拾得這麼幹淨,隨後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訪的時候,爺爺正坐在新買的椅子上,背後的牆上還是壹幅他自己寫的字。在馬俐管家團隊走了之後,爺爺就壹直保持著房子的衛生,會叫小區的保潔阿姨來定時清理,等著人生終點的生活,好像也有了新的色調。
回訪的時候爺爺家的衛生保持得很好。(圖/B站@馬俐管家)
但有時候,他們也會遇到實在做不下去的案例。有壹次他們去到了成都壹個叁口之家,他們把這個案例稱為“壹萬件”——這個壹百贰拾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裡,衣服數量驚人,幾乎到了每壹個屋子,哪怕是地面都是衣服的程度。女孩壹進門,需要直接踩在衣服上才能到自己的床。
求助的人是這家裡的女兒。因為媽媽總是在網上買各種便宜的衣服,久而久之,衣服已經到了侵占人的生活空間的地步。
楊春美和同事把這壹次清理稱為“坐牢”。因為媽媽無法接受任何斷舍離,不讓收也不讓丟任何東西,就這麼清理了5天時間,沒有任何進展,楊春美只好宣布作罷。她說:“屋主心態不改變,或者沒有人協助轉變,這種服務就沒有必要做下去了。”
(圖/《完美的日子》)
但正是在各種各樣的清理中,楊春美感覺自己的包容度正在提高。壹開始,她也經常會對“原來他們可以把家生活成那個樣子”感到不舒服,但後來她開始嘗試理解,“這也是人們生活的痕跡,房子變成這樣他們經常也無能為力,其實他們也是需要我們的幫助”。
從業叁年,楊春美越來越看好家政行業的前景。在她看來,在不久的未來,隨著00後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家政能夠衍生出更精細的需求,人們對家政的認知也會改變,同時也會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這個行業,為更多人帶來改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