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29 | 来源: 智谷趋势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2024年一个被广泛认识到的现象就是,中国“银行‘内卷’严重”。
11月8日,人民银行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首次用“内卷”来形容银行业现状,给人留下了鲜明印象。
《报告》指出,当前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呈现出贷款利率“下行快”、存款利率“降不动”的态势。到了年末,为了拼业绩,不少银行甚至逆势上调存款利率,部分中小银行还推出了年化率在2%以上的产品。
在贷款方面,住房按揭贷款走下神坛后,银行开始卷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两年前,消费贷利率至少也得5%,如今,消费贷利率步入了“3”字头时代。部分银行还采取了“拼多多”模式,通过拼团、发优惠券等方式,将利率卷进“2”字头。
你看,当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在“2”字头狭路相逢,剩下的情节,那就是刺刀见红的拼杀了。
所以,你也能理解为什么广大银行把房贷利率卷到“2”字头以后,发现不对劲,利润空间已经被挤压得微乎其微了,这才集体再次上调了房贷利率。
要知道,利率就是银行的价格战。疯狂的价格战必然会降低息差,进一步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所谓息差,就是指银行发放贷款的平均贷款利率,与银行吸收存款的平均存款利率的差额,这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从国际上看,平均存贷息差一般为1.5%到2%,如果达到1.7%以下就属于警戒水平了。
然而,据国家金管总局的数据,2024年度第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仅有1.53%,较第二季度下降一个基点,再创历史新低!
最为极端的案例,是山西榆次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榆次农商行”)。据2024年度跟踪评级报告显示,2023年末榆次农商行的净息差水平已经降为负数,达到-0.40%,全年实现净利息亏损0.73亿元。
与此同时,除了承受整个银行业的内卷,中小银行还受到国有大行服务下沉的“挤压效应”影响,生存更不容易。
曾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有大行逐渐撤出农村地区,将资源集中在城市,在农村业务板块几乎是一片空白。中小银行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机遇,如雨后春笋般大规模地成立。
然而随着城镇业务见顶和国家政策的支持,金融业的“存量争夺”也越发激烈。
国有大行的触手开始延伸至农村地区,抢夺中小银行传统的优势地盘。国有大行家大业大,服务质量也更好,中小银行很难与其竞争。
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之下,中小银行自然更加倾向于“抱团取暖”,努力做大做强。
3
有人难免担心,这一次中小银行合并潮,会影响我们的存款安全吗?
毕竟,在经历过村镇银行暴雷、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倒闭等现实后,银行已经不再是“万无一失”的象征,作为企业同样有着经营的风险。
不过,这次中小银行的解散合并潮,并不会提高银行风险。相反,由于中小银行的资金和业务被更大规模的银行所承接,人民的存款风险会有所降低。
此外,得益于我国于2015年设立的存款保险制度,无论大小银行,50万以下的存款都会得到全额赔付。超过50万的部分,则建议分散储存,优先存至大中型商业银行,以降低潜在风险。
此一时,彼一时。
在经济狂飙的年代,银行曾经跑出过5%的息差,当时一位行长甚至发表过“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我们都不好意思公布”的雷人言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