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06 | 来源: 影视大豪侠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姜昆 | 字体: 小 中 大
他的同学们经常开玩笑:“马克,你是不是中国人转世?学习汉语怎么对你来说像玩一样?”大山总是哈哈一笑,认真地解释:“可能我和中国真有不解之缘。”
不知是天赋使然,还是他的那份执着让他有了超越他人的进步,他的汉语水平突飞猛进,甚至被老师称为“班里最像中国人的学生”。
1988年,大山以留学生(专题)的身份来到北京大学深造。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外国人的身影并不常见,而一个满脸稚气、金发碧眼的小伙子,却能够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和摊贩砍价,这样的场景在那个年代让人颇感新奇。
除了学习汉语,大山对中国的传统艺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第一次接触相声是在1989年的元旦晚会。当时,大山被邀请出演一个小品,在这个节目中,他饰演了一位学中文的“老外”。尽管他的发音还有些生硬,但一口带着外国腔调的京片子,却引发了观众的阵阵笑声。那一刻,他感受到了舞台的魅力,也埋下了对中国传统艺术无限热爱的种子。
正是在这个契机下,大山第一次认识了相声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那一年,晚会
春晚舞台上的“老外”
1989年的冬天,北京的街头挂满了迎接新年的红灯笼,家家户户弥漫着年味儿。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来说,电视机还属于新鲜玩意儿,中央电视台的元旦晚会则是除夕前的一场文化盛宴,而这一次晚会,意外地捧红了一位从遥远的加拿大来到中国的外国小伙。他,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大山。
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导演组正在为节目发愁,他们希望能在晚会上增加一些新鲜元素。那是一个对外国人充满好奇的时代,在街上看到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路人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导演组想,如果能让一个外国人用中文表演节目,肯定会让观众眼前一亮。但问题是,去哪找这么一个既会中文又愿意表演的外国人呢?-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