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09 |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受访者供图
主要收入还是务工。措果乡斯龙村28岁的村民桑杰罗布告诉本刊,定日县虽然是通往珠峰的必经之路,但措果乡不在线路上,村庄并未依靠珠峰旅游富裕起来,“只能去各个地方打工”。桑杰罗布说,村民们多在拉萨、日喀则、那曲、阿里等地务工,去工地上当小工,或者去饭馆,“反正都是重活儿”。工地一天200元,冬天工地不开工,餐馆一个月只有四五千元,去的人少,村民们通常是夏季外出,冬季回家。央宗“没什么文化,我自己名字也写不出来”,只能出劳力,夏天去拉萨做木门,丈夫在拉萨做房屋装修,一天工资500元。
嘉措多吉说,全家种地、畜牧和做工,村里9成以上家庭年收入大概在5-8万。央宗说,有钱的人家什么都做,比如货车司机搞长途运输的,也有进政府体制内当公务员的。“村里每家每户都有土房,有超过一半人家既有土房又有水泥房。”央宗说,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日喀则受灾严重,村里部分土房倒塌,政府出钱补助,修建了水泥房。这两年,有钱的人家也开始盖起水泥房。1月7日这次地震,村里水泥房几乎只有裂缝,土房几乎全部坍塌。
“我们也不是喜欢泥巴房子,没有那个条件,只能这样。”央宗也想盖水泥房。她家并不算富裕,土房便宜,一两万就能盖起一栋房,土从地里挖,地基的石头自己去野外捡。“打多高的地基跟条件好坏也有关,石头不多,我家没有车也没有钱买石头,只能去野外捡石头,一点点运回来。”房子是村民们互帮互助盖的,省去人工,只要买一点木头,而水泥房盖起来至少要20万。
2025年1月8日,西藏日喀则,消防在找农牧民家被掩埋的羊。(图|视觉中国)
斯隆村的桑杰罗布家既有土房又有水泥房。他家的土房是2012年盖的,尼泊尔地震时修补过一次,因为房屋并未坍塌,属于政府新盖的房子他们家没有分到,只给了一些补贴。后来大大小小的地震,土房出现越来越多裂缝,屋顶窗边都有,下雨漏雨,刮风漏沙子。当时,桑杰罗布还在上学,姐姐收入也不多,直到他三四年前毕业后,全家才开始攒钱。前年,全家拿出攒了五六年的钱,新盖了房子。桑杰罗布说自己当时联合几户盖房子的人家,几个人租了别人的大货车,去200多公里外的日喀则市拉材料。一天除了加油钱,还要给司机200块的劳务费。
为了盖房,他们在银行贷款6万,姐姐的工资全投在盖房上,装修又借了钱,桑杰罗布拿自己的工资还银行贷款。他在县文旅局做办公职员,月薪3千,为了还债,他兼职做起野外调查队的向导,包吃包住一天300元,最危险时在尼泊尔边境遇到黑熊和蛇,还有翻进皮里吸血的虫子。如今刚盖不久的水泥房也很大程度损坏了,“有裂缝,里面不敢住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