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09 | 来源: 纽约时报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香港 | 字体: 小 中 大
一个行业的脆弱经济
开出租车曾是个不错的谋生手段。但生意变得越来越难做,中国大陆的经济放缓让情况变得更糟。这座城市难以恢复对游客的吸引力,以前曾经挤满了人的位于狭窄小巷的酒吧和夜总会现在吸引不到多少狂欢者。
甚至在经济下滑之前,一些的士牌照持有者就已在苦苦挣扎。数量受政府限制的士牌照在监管松散的市场上进行交易。十年前的一个投机泡沫曾导致的士牌价涨到每个723万港元,泡沫的破灭使一些车主蒙受了巨大损失。
如今的的士牌价大约只是十年前最高时的三分之二。许多拥有牌照的企业和司机更关心的是收回成本,而不是改善服务。
天诚车行是一家管理司机、提供的士牌照抵押贷款和的士保险的家族企业。公司的第三代成员克里斯·陈(音)47岁,他说,的士牌价高得多时的购买牌照抵押贷款让天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为了减少债务,陈先生需要尽量将的士尽租出去,但他很难找到愿意租车的司机。许多的士司机已上了年纪,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干这种艰苦工作。利润率已经下降,他还说,尤其是近年来保险的费用已几乎翻了一番。尽管Uber在香港处于灰色地带,但也抢走了一些乘客。
“钱越来越难赚,”他说。
司机是这个行业最底层的人,其中大约一半已60出头。许多司机没有足够的钱退休。他们需要每小时挣110港元才能在支付了汽油费和的士租金后达到收支平衡。对他们来说,到手的现金比等上几天才能拿到的电子支付好。
蓝领工作职业化
公众与的士司机的紧张关系表现在相互指责中。政府去年推出礼貌运动后,一名司机曾对电视台记者说,粗鲁的是乘客。
在许多方面,的士司机体现了香港工薪阶层高压力、只提供基本服务的工作文化。他们的生硬态度与随处可见的茶餐厅的服务没什么不同。这种当地的咖啡馆为大众提供鸡蛋三明治、方便面,以及甜腻的奶茶。服务员态度冷淡,但速度很快。
“人们往往会把一次不好的经历记一辈子,”研究过的士行业的退休教授熊永达说。“结果是,公众认为所有的的士司机都不好,但他们大多数人只是想谋生。他们不想惹麻烦。”
确实,也有像45岁的乔·冯(音)这样的的士司机,他认为激怒乘客对生意毫无帮助,并且努力适应乘客的需求。
“为什么要吵架?”冯先生说。“我们需要彼此。他们需要打车,我需要挣他们的钱。”
为了尽量多挣钱,冯先生除了为联业车行开的士,还用私家车在Uber接单。他的仪表盘上安装着五部手机。他欢迎电子支付,去年联业在车行所有的士上安装摄像头时,他一点也不感到惊讶。
“我和那些老家伙不一样,”冯先生说,他驾驶的是香港较新款的士,是一款丰田生产的混合动力车,看起来有点像伦敦的出租车与PT Cruiser的杂交。“世界变了。人们需要接受变化。”-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