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10 | 來源: 谷雨數據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韓國 | 字體: 小 中 大
圖源上海電視台的新聞報道視頻
韓國人玩的項目,其他國家游客就不壹定感興趣了。比如,俄羅斯人來上海不多,他們更愛去叁亞,並且必須得在大東海區域,享受陽光浴或者中醫理療。
如果此刻,你去大東海逛壹下,會發現白人比國人都多。店家甚至已經把門店招牌換成了俄語,直接提供俄餐,中國人反而像置身國外。
叁亞大東海店鋪換上俄語招牌與菜單 | 圖源鳳凰weekly
泰國和馬來西亞游客,來川渝近壹點,航班也多壹些。肖戰、王鶴棣在泰國很火,而重慶、肆川分別是他倆的家鄉,泰國追星族就愛來明星同款城市打卡。比如重慶長江索道,排隊壹小時起步,裡面總是有很多泰國人。
馬來西亞游客的玩法也很接地氣:去成都看大熊貓基地,在漢服表演主題餐廳拍視頻,體驗帶自助餐的湯泉。這些國內年輕人流行的消費模式,都寫在了大馬社交媒體的攻略上。
從老牌景點到網紅地打卡,壹個更立體、更有煙火氣的中國正浮現在世界網友眼中。
這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來中國旅游的緣由。不過,從現有的總體游客結構來看,傳統中老年老外還是占據多數。FlightAI數據顯示,43%的赴華游客在45歲以上,與伍年前區別不大。而這些人,更喜歡游覽自然景觀與文化遺址,比如去紫禁城聽講解、爬爬長城什麼的。
上海入境數據也有印證。盡管年輕人有所增多,但入境上海的散客中,仍有六成為50歲以上人群。因此,下壹步的重點,是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把中國放進旅行清單的C位。
中國商家特別期待這壹點。全球經濟不景氣,商圈人流減少,能遇到幾位大方的異國顧客,就願意多學門外語,多提供份翻譯菜單。
對於普通民眾,也想做個稱職的東道主。誰不想讓自己生活的這座城,成為他人口中的“此生必去”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