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13 | 來源: 證券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人民幣 | 字體: 小 中 大
央行、外匯局出手穩匯率。
1月13日,為進壹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繼續增加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資金來源,引導其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決定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5上調至1.75,於2025年1月13日實施。
本次調整是央行、外匯局在2023年7月20日調整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後,時隔近18個月再次調整該參數。隨著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上調,跨境融資風險加權余額上限將提高,跨境資本流入額度將增加,企業和金融機構資產負債擺布空間加大,有利於增加境外融資規模,從而增加外匯供給,改善跨境資本流動形勢,起到穩定匯率的作用。
今日早間,離岸人民幣(专题)兌美元匯率拉升,截至目前,漲超100個基點。
近日,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討論了近期外匯市場形勢,部署了加強外匯自律管理有關工作。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央行、外匯局將繼續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增強外匯市場韌性,加強外匯市場管理,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將加強對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的指導,進壹步強化行業自律管理。
本次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上調後,央行還將在1月15日在香港(专题)發行600億元離岸人民幣央行票據(下稱“離岸央票”)。業內人士指出,過去人民幣匯率多輪升貶值的經驗表明,央行有充足的工具箱、豐富的經驗應對人民幣匯率貶值,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時隔近18個月再次上調
本外幣壹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始於2016年,央行決定將本外幣壹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擴大至全國范圍內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對金融機構和企業,央行和外匯局不實行外債事前審批,而是由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淨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
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是重要的宏觀審慎調節工具,是調節跨境資本流動和匯率的重要工具。在2020年3月2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時任國家外匯局副局長的宣昌能曾指出,上調全口徑跨境融資的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有助於境內機構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多渠道籌集資金,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
“上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提升了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融資風險加權余額上限,可以通過相應放寬境外融資額度上限來便利和鼓勵市場主體開展跨境融資。”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龐溟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此舉有利於進壹步擴大利用外資和拓寬融資渠道,便利境內企業和機構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多種渠道籌集資金,降低實體經濟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同時,有利於跨境資金均衡流動、外幣供求平衡、人民幣匯率在合理范圍內保持穩定態勢。
兩部門:加強對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的指導
近日,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國家外匯局副局長李斌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討論了近期外匯市場形勢,部署了加強外匯自律管理有關工作。
從央行網站信息看,會議認為,過去壹年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即使相對於美元貶值幅度較大,但在國際主要貨幣中表現總體強勢,衡量人民幣對多邊貨幣匯率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匯率指數2024年升值4.2%。對於未來壹段時期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會議提出,我國經濟回穩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國際收支總體平衡的格局不會改變,外匯市場韌性增強的態勢不會改變,人民幣匯率完全有條件保持基本穩定。-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