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13 | 來源: 看中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皇帝 | 字體: 小 中 大
滿族在拾柒世紀建立大清皇朝,當時八旗將領率軍越長城,入主中原,取代衰落的明王朝而壹統天下。作為外族、作為少數民族的滿族,只占中國人口的壹小部分,卻高效且諧和地引導大清帝國走向了安定,治國超過兩個半世紀,在此期間還讓中國地域版圖拓展了叁倍,讓歐洲啟蒙運動中的哲人們對大清帝國仰慕不已,實屬不易。其實,大清擁有這般成績,仰賴身處北京紫禁城裡多位清代皇帝勵精圖治,他們的勤勉和付出超乎後人想像。特別是史稱“康乾盛世”的近140年中,康熙、雍正和乾隆叁位皇帝最以自律和奉獻精神為後人銘記。此文就來說說大清皇帝們壹日起居的大略情形,以及對後人的啟示約略有叁方面:
壹、早起晨讀
根據內廷秘笈《起居注》,凌晨5時左右,清朝皇帝會起床穿衣。袍服會根據不同的季節、月份、場合和時辰來選擇。穿著停當,皇帝會進佛堂禮佛燒香,然後進行早讀。
據《國朝宮史》,乾隆皇帝會在乾清宮西暖閣及弘德殿,閱列朝《實錄》《寶訓》壹冊,在不間斷參監前朝歷史、學習先祖聖訓中,制定自己的治國方略。
早上6點到7點,皇帝已完成早讀,前去用早膳。據滿族習俗,大清皇帝每天只吃兩頓正餐,壹頓“早膳”,壹頓“晚膳”——即中午用膳,加上午休,約在11點到下午2點半。皇帝也常在下午5點到晚上7點再用壹頓非正餐,稱為“晚點”。叁餐都是獨自壹人用膳。
贰、專注決策
大清皇帝通常上午9點半才開始上朝理政、處理公務,不過聖祖康熙通常在大清早就開始早朝了。
據《大清會典》,清代早期皇帝“月之每旬伍日(即黃歷初伍、拾伍和廿伍叁天)御太和殿受朝”,此稱常朝,並不討論朝政實務;“折本降旨則有御門之儀”,即所謂“御門聽政”。
康熙皇帝幾乎每天都會“御門聽政”,冬春季早上6點、夏秋季早上5點聽取官員匯報,地點多在乾清宮前面的乾清門。像抗擊沙俄的雅克薩之戰、平叁藩等重大決策都是由御門聽政決策的。上完早朝,康熙皇帝也會向太皇太後請安。這裡說的太皇太後正是悉心調教孫兒康熙,培養他治國安邦的才能的孝莊文皇後。康熙與他祖母感情深厚,他也身體力行,以誠意侍奉祖母,獲得孝莊文皇後盛贊“大孝”。
康熙大帝。(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大清皇帝日常聽取官員工作匯報、處理政務,最普遍的形式則是召對臣工,壹般每天都會進行。
雍正年間設軍機處,早起由軍機大臣向皇帝奏事,或壹人獨自奏對,或多人奏對。地點在養心殿西暖閣。如果擴大范圍商討,則多傳旨在養心殿進行朝會議事。
《國朝宮史》載,乾隆皇帝每天用早膳時,閱王公大臣名牌確定召見的官員,在隨後壹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分批召見。如皇帝住紫禁城,壹般在乾清宮、養心殿等處的暖閣內單獨召見。
皇帝接收大臣奏折後會進行閱批,下發“朱批諭旨”,直到午時(11點)。康雍乾叁朝皇帝都是上朝早、理政快;他們非常勤政,批閱奏折不用代筆,繁忙的時候會至深夜。
用過午膳,如果不需要繼續批閱奏章,皇帝通常會從事壹些文化娛樂活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叁、養心為重
當皇帝用過午膳後,若不需再批閱奏章,通常會從事作畫、賦詩、看戲、欣賞文物與花鳥魚蟲等壹些文化娛樂活動;晚上9點壹到,皇帝已沐浴入寢,如此壹來,他們便能在天亮之前就醒過來。
從順治皇帝開始,崇信神佛、學習教育,就是培養皇子世界觀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據悉,小順治皇帝本來就喜歡玩,但等他逐漸長大,發覺他雖然是皇帝,卻看不懂臣子們的奏折,於是他就發奮圖強,自己讀書。順治在14歲時開始用功讀書,學習滿文、漢文。過了壹段時間,順治的漢文程度居然已經好到可以讀佛經了,甚至可以和當時的高僧對話。試想,就算現今有多少人能在閱讀佛經之後,就產生心得,還要和法師壹起參禪論道?
順治很用功,他的皇子玄燁,也就是康熙也非常用功。康熙5歲開始讀書,同時對自我的要求也很嚴,每壹篇文章、每壹本書要讀壹百廿遍,每壹遍都要做記錄,用功程度令人佩服。
大清皇帝除了早晚要進佛堂禮佛燒香,晚上7點到9點間也要遵滿族的薩滿教傳統進行祭祀。而祭天、祭地、祭伍谷、祭祖等在內的重大祭祀活動,壹定要皇帝親自出席並主持。
最成功的大清帝王不僅是善於治國的壹國之君,也是具有精神高度、思想非常開闊的人。他們身後留下很多修煉和思想方面的著述。
清朝的皇子們則要從小接受嚴格的傳統經典教育。康熙帝《庭訓格言》中教育皇子要清心寡欲,他說:“要多書則嗜欲淡”、“平日不自放縱”。
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以乾清宮西暖閣為寢宮。而雍正以後皇帝,如居紫禁城,理政多在“養心殿”前殿,居寢則在後殿。為凝神養心,皇帝多是獨自壹人就寢。被召幸的嬪妃侍寢後,會在皇帝寢宮的偏殿就寢。
大清皇帝們也是有卓越成就的書畫家。乾隆皇帝(1736~1795年間在位)以書法名世,康熙皇帝除了書法造詣深厚,亦如先賢孔子壹樣好尚音樂,潛心研究東西方音樂傳統。滿清王朝從建立之初就大力支持藝術文化,這對他們成功治理中原,無疑很有助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