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16 | 来源: 新声Pro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这也表明了,长视频平台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长视频平台的流量分配变得更加精准,平台不再依赖传统的营销手段,而是更加依赖算法来精准推送内容。
如果我们回顾电视时代,我们的剧集营销需要持续进行,第一集播出时,营销就得跟进,第二集继续吸引观众,甚至到第十集还要有营销点。而现在,由于平台的物理资源限制不再是观众观看剧集的障碍,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点选择观看《甄嬛传》或其他剧集。唯一的资源限制是观众的时间,用户的娱乐时间才是内容消费行业最核心的限制因素。
从这个角度看,现代剧集面临的竞争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新剧不仅要与当天播出的其他剧集竞争,还要与过去的经典剧集竞争。用户可以选择在新剧上线时观看,也可以选择回看经典剧集。因此,新剧越来越难爆,竞争更加激烈。
在这种大环境下,长视频平台并非效率低下,反而在生产关系更加合理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更大的增长。精品短剧的逻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逻辑几乎完全是基于To C的分账逻辑。过去几年,短剧行业每年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2024年相比2023年仍然有20%的增长。最令人高兴的是,这种增长并不是通过增加剧集数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每部剧的流量提升,整体流量涨了28%。在长剧集和长视频平台整体下滑的环境中,短剧行业依然能够实现如此大的增长,说明它已经具备了独特的竞争力。
这个增长的背后,是生产关系理顺后的成果。当价值的分配与流量的分配更加匹配时,产品经理和内容创作者才能释放出更大的流量,创造更多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的变现与流量分布的匹配,正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两比特」品牌下进行了一些实践工作。两比特去年发行了大约40部分账内容,服务了200多部作品。
我们的心得是什么呢?就是要在入口流量和后续流量之间形成正确的反馈闭环。我们需要问:为什么入口好?为什么入口差?入口流量来自哪里?是平台的运营位带来的,还是营销动作带来的?用户粘性好还是差?要通过归因分析,来形成一个反馈闭环,从而评估内容的价值和潜力。因为我是理科生,实在无法想象一个行业没有正确反馈闭环的情况下,它如何提升效率。就像家里的空调,如果温度传感器坏了,它怎么可能正常工作?同样地,流量的反馈闭环必须量化,才能确保内容的长远发展。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作为我的结尾:「一剧一命」。这句话我常听到,通常出现在两个场景:一个是剧集播出失败时,产品经理无奈苦笑:「一剧一命,下次我会做得更好。」另一个场景是剧集播出成功时,产品经理谦虚地说:「这部剧真的太火了,但还是‘一剧一命’,谦虚一下。」
今天我分享的重点是:在播出端、变现端和用户触达端,「一剧一命」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伪命题。它描述的是不确定性,但从我刚才的分享来看,流量分布已经明确,内容的价值已经能够通过精准的流量分配来预测。如果故事定了,命运就定了。营销、排播和档期只能影响入口流量,而不是后续流量。
因此,我真心希望我们产品经理能够重视后续流量,重视那10,而不是仅仅关注入口流量。希望下次再见时,我们能够谈论「一剧一命」时,能够自信地说:「这就是第二种情况。」-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