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18 | 来源: 刺猬公社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难民 | 字体: 小 中 大
一支来自美国内部拉斯加州的民间乐队,在各种美妙的地方演奏
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观点并获得友善的互动,同时能打开眼界看到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没有争吵、谩骂、对立,而是真诚的彼此交流。也许我们理想中的巴别塔和乌托邦,就是这个样子了。
但,这种理想状态能够持续多久呢?
“就算是昙花一现,那也先看看昙花吧”
这几天,小红书上重新兴起了直播连麦。有中国网友实时教美国网友如何操作小红书、也有各地网友分享不同的英文口音;人们还会关注到正在发生的事情,比如洛杉矶的山火怎么样了、中国即将到来的“春节”是什么……
这种熟悉的场面会令人想起 ClubHouse —— 一款在疫情初期爆火的实时音频对话产品。在外出减少的日子里,全世界网友都聚集到这款应用中实时聊天对话。但很快,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ClubHouse 在随后两年时间里已经失去了高峰期80%的用户。
ClubHouse 最初采用的是邀请制,让它一夜火爆的原因也是马斯克等大佬在上面直播聊天。这种产品形态更像是“赛博公共演讲厅”,普通人只是作为听众,在互联网世界里获得了和“大佬”同场的机会。
而小红书这两天的连麦直播更像一个“赛博城市广场”,走过路过的人都可以进来聊天,交换彼此家里发生的事情。 相比 ClubHouse,这种氛围可能更像 BBS 时代的“聊天室”——仿佛回到了刚接入全球互联网的时期。
另一件近期被重新提起的事情,是2023年“日推画手迁徙微博”的事件。由于马斯克接手推特并改名X后,限制了普通用户的浏览功能,导致许多日本画手集体“赛博迁徙”到了微博。当时微博专门做了产品改版,开发了一键关注等功能欢迎“日推画手”加入。
但“繁荣”并未持续太久,就出现了“日本画手被骂到退网”等负面事件,整件事现在也归于平静了。
在最初的新鲜感消退之后,社交平台势必要面临可持续的问题。
商业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ClubHouse也好、微博也好,都很难留住涌进来的这些高质量创作者,ClubHouse 更是连自身的商业化都成问题。
Nathaniel说,不论 TikTok 最终是否被禁,自己都会留在小红书。他之前曾在 TikTok 上赚过钱,所以也想看看小红书的机会。
在让创作者盈利这方面,Youtube可能是做得最好的。根据对 1500 名创作者的调研,28.6%的人认为 Youtube 会是 2025 年主要的创收平台,接着是TikTok(18.3%)、Facebook(16.5%)、Instagram(11.8%)和 X(6.3%)。
知名 Youtuber 的视频,每千次观看可以带来18美元的收入,这是基于广告商向平台支付的广告费用。TikTok 也有同样的创作者激励,但费用较低,创作者可以通过接广告、带货分佣、直播打赏等方式变现。小红书和 Instagram 类似,只要超过 1000 关注就可以开始接广告,普通用户也能在这里找到变现机会。
在中国,有一条不成文的“平台粉丝价值排序”,通常是小红书>抖音>微博。这批 TikTok 创作者来到小红书,变现能力还有待验证。
长期来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用户基数与社区氛围之间找到动态平衡。 初次相见的礼节很可能会随着了解的深入而产生观点的分歧,原本“圈地自萌”的群体也很容易因为大量“外圈人”的指指点点而受到伤害,这样的故事在社交网络发展的二十多年里曾经无数次反复发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