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20 | 來源: 阡陌文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英王室 | 字體: 小 中 大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1988年,母親的壹封急電打斷了蔣友梅平靜的生活,“你的祖父蔣經國病危,速回!”
蔣友梅心急如焚,連夜乘坐最快的航班趕往台北。在飛機上,心神不寧的她的淚流不止,心中壹遍遍為祖父祈禱。
當初父母生下她後,曾壹起去國外留學,蔣友梅從小由祖父蔣經國和祖母蔣方良壹手撫養,祖孫感情拾分深厚。
然而,令蔣友梅抱憾終身的是,她未能趕到見到祖父最後壹面,這令她痛苦萬分。
不久,又壹個沉重的打擊接踵而至。第贰年肆月,癱瘓在床的父親蔣孝文又因喉癌英年早逝。
蔣友梅痛不欲生,精神幾乎崩潰。
萬念俱灰的她想追隨親人而去,她毫無留戀地服毒,萬幸的是,壹個人及時出現,拯救了她。
這個人就是他的後來的丈夫、英國紳士伊恩。
在伊恩的開導和無微不至的照顧下,蔣友梅重燃生活的信心,逐漸走出了陰霾。她找到了新的人生道路,投身於自己熱愛的藝術事業。
蔣友梅的藝術啟蒙和熏陶來源於他的曾祖母宋美齡。幼年時,她曾在士林宮邸居住了6年。見到曾祖母經常作畫,耳濡目染之下,她對繪畫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92年,蔣友梅重返劍橋,學習自己熱愛的現代油畫藝術。她將全部的精力忘我地投入到藝術學習與創作中。
為了臨摹《馬拉之死》,她親自飛往法國盧浮宮,實地觀察,讓自己身臨其境地領略藝術的內涵和深度。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作品得到了認可,《霧城之城》被劍橋大學作為保留作品。
1995年,34歲的蔣友梅以優異成績從劍橋畢業,拿下了藝術史和英國文學雙重學士學位,滿載而歸。畢業後,她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繪畫生涯,引起了畫壇的轟動。壹時間,各大媒體爭先報道蔣氏家族第肆代出了壹位女畫家。-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