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20 |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當前,對於保健品領域的直播帶貨,公域平台壹般通過主播資質審核、直播內容審核、第叁方機構監督、技術介入等方式進行監管。“盡管各平台已采取了壹定審核措施,但保健品直播市場仍亂象頻出。”黃楚新稱,有的直播商家偽造銷售資質,違規帶貨;壹些主播虛假宣傳誘導消費,通過標注“醫用”“國家衛生部認證”“祖傳秘方”等偽造的功效證明,以及精心編排的“用戶反饋”,對產品治療功效誇大甚至虛構。同時,壹些主播甚至采取多賬號同步直播的策略,隨時進行賬號切換,以防直播間被平台警告或關閉。
保健品屬於“叁品壹械(藥品、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醫療器械)”中的壹類。北京工商大學新商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周清傑認為,直播帶貨中很多品類會出問題,但“叁品壹械”涉及健康安全,壹旦出現安全問題,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黃楚新分析說,私域直播的政策監管更為寬松,只要給直播服務商壹定費用便可開播,這使得壹些保健品商家肆意妄為地違規銷售。與此同時,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老年人開始接觸並使用網絡直播,這為私域直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保健品私域直播間連同線下商家,共同開展的“紅包獎勵”等壹系列活動,牢牢抓住了銀發壹族的健康需求與情感需求,建立起極強的用戶黏性,極大提高了營銷效果和轉化率。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市老齡法律研究會副會長鄭翔關注老年人權益保護多年,參與了《北京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修訂工作。她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保健品直播帶貨的典型套路就是故意制造健康焦慮,稱“不能靠兒女,兒女都是自私的”“要懂得保健,開始保養起來”“用錢保命”。這些套路中,虛假宣傳是手段,賣出質次價高的偽劣保健品是目的。
周清傑認為,老年群體對健康和死亡更加擔憂,同時科學素養和法律意識相對欠缺。他觀察到,盡管保健品不能替代藥品,但很多老年人經常用保健品替代藥物治療。江蘇省人民醫院原內分泌科副主任、營養科主任馬向華還對《中國新聞周刊》稱,老年人通常會服用多種處方藥物,可能和保健品存在相互作用,某些保健品含有未經充分驗證的成分或過量的營養素,長期服用也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老年人直播間買保健品,也是在尋找自身健康問題的解法。黃楚新注意到,壹些保健品直播間就是利用了老年人對健康的渴望。李芳購買保健品的初衷,是緩解老伴因多年前膝蓋受傷導致的行動不便,由於擔心膝蓋手術的風險,他們壹直希望通過非醫療手段來解決問題。她自己買酸棗仁粉,也是因為遇到了睡眠問題。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23年中國保健食品市場規模約為3282億元,同比增長8.29%。從全球來看,中國市場占比19.75%,是全球保健品增速較快的區域之壹。從線上渠道來看,電商數據分析平台蟬魔方預計,2021—2024年,頭部短視頻平台保健品行業年復合增長率達120%。
周清傑認為,中國保健品市場中,壹端是分布在全國各地不同規模的生產企業,呈現出“小、散、亂”的特點,另壹端是不斷增長的老年人群體孕育的市場需求,保健品介於藥品食品中間,需求很大,利潤空間巨大。
治理求解
對於直播保健品亂象背後的原因,鄭翔認為,從法律角度看,問題在於違法成本過低,違法行為不壹定會受到懲罰,即使被處罰,相較於獲利而言,處罰力度也顯得太輕。
周清傑認為,主播直播帶貨屬於廣告行為還是企業銷售行為,法律界定還沒有完全清晰。鄭翔說,無論私域還是公域,在責任認定方面應該差別不大,從本質來看,此類消費關系應適用《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
黃楚新認為,私域直播平台的多元化極大地增加了監管的復雜性。在他看來,就私域直播而言,市場監管人員往往難以“潛入”其中,進行有效取證。私域銷售多在私下進行,脫離了直播平台的直接監管,壹旦消費者遇到權益問題,也很難通過平台渠道進行有效維權。
“老年人維護權益的能力較弱。”鄭翔認為,受侵害後,老年人往往依賴家屬維權,但維權過程充滿困難。銷售方常通過破產或更名逃避責任,消費者難以證明保健品導致身體損害,即使打官司勝訴,侵權方也可能轉移財產,老年人無法獲得應得賠償。
發現婆婆買保健品的當天下午,裴珍和丈夫就前往派出所報案。但民警表示,由於涉及金額較小且缺乏足夠證據證明產品本身存在問題,無法立案。除了報警,裴珍也嘗試通過12315尋求解決,但是發現准備齊全投訴所需的材料拾分困難。
馬向華建議,消費者要留存保健品交易的證據,如商家的地址和電話、保健品的宣傳資料和包裝、貨款的支付記錄和發票、雙方的微信聊天記錄等,這些證據在維權時至關重要。-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