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21 | 來源: RFA自由亞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墨西哥 | 字體: 小 中 大
參議院於周壹壹致通過確認佛羅裡達州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為美國第72任國務卿,成為特朗普總統就職當天內閣中首位被任命的成員。
魯比奧的確認投票以壓倒性兩黨支持通過,票數為99比0。魯比奧本人也為自己投下了支持票。
被中國當局兩次制裁的美國准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在上周的確認聽證會上,再次展現對華的強硬態度。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卻收斂早前的「戰狼外交」鋒芒,並悄悄將「盧比奧」的名字,變成新譯名「魯比奧」。前外交官分析指,這舉動疑是官方對制裁「盧比奧」解套;但時事評論員認為,中國的「示弱」無法迷惑美國政治家。
上周叁(15日),即將履新的美國國務卿提名人魯比奧,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召開的確認聽證會上,譴責中國透過撒謊、欺騙、黑客攻擊和偷竊等手段,取得全球超級大國的地位;他警示美國如果不轉變政策,中國仍將是21世紀美國繁榮的最大威脅。他亦警告中國在台灣議題,不要采取任何輕率且不理性的行動。
上周肆(16日),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法新社》記者就魯比奧此番強硬表態提問。中國外交部官網發布的當天記者會文稿中,美國國務卿提名人的名字被譯為「魯比奧」。此前,中國外交部和中國官媒皆使用「盧比奧」的譯名。
魯比奧兩度被中國列入制裁名單
作為對華強硬派代表人物,魯比奧擔任美國國會議員期間,被中國稱為「反華急先鋒」。他也因譴責中共當局對維吾爾人和港人的鎮壓,兩度被列入制裁名單。
首次制裁發生在2020年7月,在美國就中共針對維吾爾種族滅絕惡行,而制裁4名中國官員後,中國當局也宣布制裁包括魯比奧在內的3名美國議員。
第贰次制裁發生在2020年8月,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以破壞香港自治為由,制裁11名中國政府和港府官員後,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指控美方「公然插手香港事務,粗暴幹涉中國內政」,並宣布制裁包括魯比奧在內的11名美國議員、學者和人權組織負責人。
在兩次制裁中,《新華社》等中共黨媒都廣泛報道,官媒使用的名字為「盧比奧」;而目前中國外交部官網在2020年7月13日,和8月10日例行記者會通稿中,「盧比奧」的名字則為「魯比奧」。
網友調侃:可以改名字,改了他就能來了
中國官方這個不動聲色的「改名」動作引發網友熱議。旅居日本的作家、資深媒體人賈葭在X上寫道:「候任國務卿盧比奧被正式改名為『魯比奧』,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制裁名單不會撤,但可以改名字,改了他就能來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