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24 | 来源: 北青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最近,因为反复的天气,很多朋友都中招了,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此起彼伏”的。
杭州市中医院就收治了一位65岁的阿姨,反复发烧,并不停地咳嗽。医生为其进行了时下大流行的各类传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结果却均为阴性!
除了甲乙流、支原体感染,还会有谁在作怪呢?
反复高热不退
到底是什么原因
苏阿姨几天前着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1℃;咳嗽,痰白,质粘,量少;后续还出现了畏寒、发冷、头痛得厉害。于是,她就翻出了此前剩下的疏风退热颗粒,在家自行服用,但是3天来体温仍旧反反复复。
在家人陪同下,苏阿姨来到医院发热门诊。这一查吓一跳,多项指标异常:C-反应蛋白高达215.1mg/L(正常值0—10.0mg/L);肺部CT:右肺上叶及中叶炎症,考虑为肺炎,需要立即收进住院治疗,并使用呼吸机。
入院后积极予以补液,退热、抗感染、化痰等对症治疗,进一步排查病原体。然而,肺炎支原体检测、新冠核酸检测、甲乙流核酸检测、呼吸道病毒核酸6重联检等各大时下流行的病原体检测结果均提示为阴性。
此时,苏阿姨还出现了呼吸急促,末梢氧饱和度下降,血气提示P/F
医生随即联系患者家属询问是否有接触过禽类、鸟类等,家人回想起苏阿姨生病前去一个老朋友家里串门,这个老朋友的一大爱好就是养鸟,家里养了不少鹦鹉当宠物。这下苏阿姨高热、重症肺炎的原因可算是找到了。目前苏阿姨在ICU稳步对症治疗中。
呼吸就能“中招”
严重可危及生命
“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鹦鹉热衣原体不只鹦鹉身上有,鸽子、鸡、鸭等190余种鸟类和禽类,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携带。最初这种病在鹦鹉爱好者中比较多见,所以叫“鹦鹉热”。
人在被携带衣原体的鸟禽类啄伤、抓伤或者屠宰拔毛时,可能通过呼吸道感染。即使没有主动直接接触,居住或工作的环境旁有很多鸟禽类,吸入了病鸟的干燥粪便、羽毛或呼吸道分泌物的气溶胶,也有可能“中招”!
ICU副主任医生陈辉珍提醒: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多严重咳嗽,衣原体随咳嗽排出形成气溶胶,还可能造成周围人员的感染。
以肺炎为主要表现容易误诊
同时,医生也特别提醒,与其他细菌性肺炎相比,鹦鹉热肺炎发展较快。如果早期没使用有效抗感染治疗,部分“鹦鹉热”患者病情进展快,容易转变为重症,甚至出现为“白肺”。
“鹦鹉热”潜伏期通常约5-21天,最短3天,最长45天,其流行没有明显季节性。
常见症状:突发39-40℃高热,畏寒、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咳痰、全身乏力等,肺炎发生率高达85-90%。部分病例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严重病例还会出现发绀、烦躁、昏迷等症状。少数病例在恢复期可能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重症“鹦鹉热”肺炎非常容易误诊,以致死亡率很高。所以患者如有接触活禽、饲养鸟类等经历,务必及时告知医生。
“此小鸟”不容小觑预防为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