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24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然而,孙旋指出:“国内针对高层住宅的消防规范是相对薄弱的,亟须开展住宅建筑主动防火相关设防标准研究。”
他分析称,相较于高层公共建筑,目前,高层住宅建筑对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防要求偏低。根据国内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住宅建筑强制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高度介于54米至100米的住宅建筑,公共部位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住宅内仅作宜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规定。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些建筑商会刻意把建筑高度控制在98、99米,某种程度上,高度小于100米的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更值得担心。
作为对照,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至2018年,高层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配备比例从 67% 跃升至 9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备比例从21%提升至48%。美国国家消防管理局指出,1980—2020年,美国住宅火灾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68.6%和88.7%。
值得一提的还有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的缺位。退役消防员、应急管理部火灾事故原因调查专家张万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不同于一般起火,燃气爆炸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其巨大的冲击力常常会破坏楼宇内既有消防设施,其引发的火灾毋庸置疑危险系数更高。然而,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是,“许多高层乃至超高层住宅内,最基础的燃气泄漏报警装置都没有”。张万民说:“燃气设防标准实在太低了。”
“住宅燃气设防标准低,主要因为原先不够重视,如今标准也在逐步提高。”孙旋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2021年4月发布的《燃气工程项目规范》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家庭用户使用燃气时,应设置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并应在燃气引入管处设置紧急自动切断装置。不过,目前国内并未对百米以下住宅建筑内家庭住户安装燃气报警系统做强制性规定。
王天瑞在前述建筑防火大会上称,国外的建筑防火要求非常严,强调要把火灾限定到最小单元,对家庭防火提出很高要求,但国内关于此的规定很多时候还是空白。
外墙保温材料之忧
2022年9月16日,长沙一电信枢纽楼冒出滚滚黑烟,大火在数分钟内席卷了整座大楼,造成直接财产损失约791万元,25名责任人员被问责。调查结果显示,外墙施工辅料易燃可燃、外墙施工时竖向未做防火隔断是导致火灾蔓延扩大的重要因素。
外墙保温材料,是公认的高层建筑火灾的“帮凶”。王天瑞在去年10月的建筑防火大会上提到,国内既有建筑留下了40亿—50亿平方米的易燃外保温材料,这是一个大隐患,亟须加强全链条治理。
外墙保温材料好比建筑物的“棉服”,能降低建筑物的热损失,起到节能、保温隔热的作用。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的《高规》明确指出,禁止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作为高层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
孙旋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称,外墙保温材料在国内高层建筑的大规模应用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历了不少火灾教训后,针对外保温材料的防火安全,国家也出台了—些政策文件。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发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明确了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防火安全的技术标准。有了规范,也并不意味着外墙保温材料问题就迎刃而解。“建筑消防用材方面常见的情况是,规定用好材料,但现场用的不是好材料。”孙旋说,“这里有市场问题,也有监管技术问题。”
“外墙保温材料很难同时兼具经济性、保温性、难燃性、耐久性。”许传升分析,“符合消防标准又有较好保温性能的材料本身很少,就算有,价格又特别高,对企业而言负担很重。除开材料购买成本,还要考虑到安装和后续维修保养的成本。”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防火工程学院院长李思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保温材料的性质或功能会随着时间推移和外力侵蚀发生改变,导致防火性能下降,或出现破损、开裂、脱落,若未能及时更换或维修,极易引发火灾。
监管环节亦是关键所在。孙旋称,目前对外墙保温材料的质量管控与验收,主要还是靠看材料检验报告。可能出现的状况是,做鉴定检验时提交的是符合防火规定的材料,但实际建造时用的是不合规的材料。到了竣工验收环节,不合规的材料埋在外墙内层,检查人员也很难通过肉眼识别。孙旋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检验技术手段,让监理、验收人员能够有效地检验材料质量。
“一些开发商、施工单位有意隐瞒,部分负责验收的工作人员知道要求本身很难达成,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重因素叠加下,并非所有高层建筑都能够完全符合既有的消防建设规定。”许传升总结,相较于高层住宅,高层公共建筑消防责任主体更明确、处罚后果更严重,使用“假”材料的可能性更小。-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