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25 | 來源: 叁聯生活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市場自身也許正在尋找調節方式。
北京壹位房產中介告訴本刊,公司推出的“省心租”模式很適合老年人租房,房東將房源全權托管給公司後,老年人可以直接和公司租房,比起個人房東,公司會就近配備租房管家,時刻關注老年人的需求並提供幫助,因此,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更高,並且“它更看重收益,所以只要能租出去就好”。這位中介就接待過壹對80多歲的老年夫婦,他們租了壹套位於通州區的托管房源,順利入住壹年多,租房管家隨叫隨到,兩個孩子沒有來過。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的李巍在他的博士論文《福利視野下的城市老年人居住對策研究》中指出,其他國家和壹些地區應對老年人租房難題的做法或許可供借鑒。作為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壹,日本政府於2001年出台《關於確保老年人居住穩定的法律》,細分出老年人優良租賃住房、老年人便捷入住租賃住房和老年人專用租賃住房這叁種老年人租房類型。2011年,日本政府將這叁類老年人租房類型整合為附帶服務的老年住宅,專供60歲以上老人居住,租金也相對合理,2014年的平均租金是普通壹室公寓的1.4倍左右。到2023年末,這樣的服務性老年住宅在日本共有28.5萬戶。新加坡政府則是推出了“長者優先配屋計劃”,將40%的“贰房式”組屋分配給老年人,還鼓勵已婚公民申請距離父母較近的組屋,從而確保長者能夠得到適當的照顧和關注。
《我啊,走自己的路》劇照
李巍在論文中提到,新加坡為代表的公共住房模式,其實踐基礎均在於國土面積較小,老年人口絕對數量有限,政府可以集中調配國家公共資源對老年人居住問題重點加以解決,操作難度較小。同時新加坡經濟發達,政府擁有充足的財政支持。而中國老年人口眾多,且各地區發展水平不壹,有限的社會資源難以應對現階段的養老需求。他認為,基於現有國情,中國在老年人居住政策導向上應更多地借鑒日本等國為代表的政府有限幹預模式,不斷增強政府的主導地位,針對較為薄弱的養老事業加大資金和建設投入,同時積極引導市場向老年人服務傾斜,在保障房體系中對低收入的老年人住房需求加以細分,在公共部門和市場之間保持合理的平衡和相互補充。
2023年10月,孫希最終給父母在北京六環外租到了壹套還算滿意的房子。之後的每個周末,她都要從東邊的住處坐公共交通到父母家,往返路程肆小時,再花上壹整天給他們做各種瑣碎的事:剪指甲、修頭發、換新的導尿管。身心俱疲,但孫希不敢停下,如果哪個周末有急事沒去,她會陷入深深的自責,感覺自己把父母拋棄了。在半年之後,她下決心買了壹套贰手房,雖然有房貸,但她不用再擔心父母隨時會被房東趕出來。如今,她和父母同住在60平的小房子裡。-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