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29 | 來源: 財經無忌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裝修保養 | 字體: 小 中 大
除了消費民眾善意、利用互聯網情緒變現,如前文所述,其帶貨的產品本身,也被曝光存在質量問題。比如,她還定向給老人兜售壯陽藥、保健品,大多是叁無產品甚至已經發霉,她打著“助農”旗號帶貨的枸杞,也被發現貨不對板。
這基礎上,相較於可以追根溯源的商業利益,劉雯捏造事實、傳播謠言、激起輿論對立的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才是真正難以估量的。
對於能挑撥情緒對立的新聞事件,她往往假裝理性中立客觀,打著“為民請命”的旗號,不斷生產和傳播企業不實信息。
通過發布抨擊安徽電信、指責中國面包產業等內容,她站穩了自己“正義女神”的人設。道聽途說加工各行各業的不實信息,則讓她贏得了更多底層民眾的信任,讓人覺得她能夠為自己說話,從而改善自己的生活。
但在劉雯的算盤中,並沒有考慮過支持她的網友:其壹次又壹次炮轟大企業,通過表演和造謠獲得名聲、流量和財富,卻沒有為她代言的民眾發過壹分錢,這不矛盾嗎?
分析壹個人的善惡、壹件事的對錯,確實很難。但有時候,誰是鐮刀,誰是韭菜,卻壹目了然——只需看誰獲益就行了。表面上,劉雯賠了5萬,背地裡,卻賺了不知多少個5萬。再提壹點,因為發布不實信息被法院判決道歉5日,其他被告都是不情不願,劉雯卻每天更新數條視頻,壹口氣道歉了6天。
這究竟是為了圓那個“道歉30天、賠償50萬”的謊言,還是因為多道歉壹日,不明真相的擁護者就多壹個,帶貨金額就多壹分呢?
履行法院判決,竟也變成了壹門“割韭菜”生意。
3、“漂白”的劣質主播們,究竟害了誰?
社會的運轉過程中,小到壹個人、壹家公司,大到壹個行業、產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問題。
越是年輕的行業、產業,越是如此。不要說電商、外賣這些新興賽道,就是被譽為下壹代技術革命的人工智能,也是問題不斷。
但有問題,不等於就要全盤否定,就像不能因為壹輛新能源車故障,就取締新能源行業;也不能因為劉雯壹個人帶的貨有質量問題,就封殺直播電商。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是要和社會共同進步。
面對問題,正確的方向是改善問題,很多人都在努力去做這件事。
比如同樣是博主推動企業改變,曾有壹位流行病學研究生測評了18款飲料,分析為何“無糖”乳茶喝了也會胖。當時,這件事同樣引起了巨大關注,因為過程和結論經得起推敲,涉事企業元氣森林心服口服,直接修改了“0蔗糖”的宣傳語。
相比之下,劉雯的惡在哪裡?在於她用專業可信的外表,說著似是而非的謊言,打著為民請命的幌子,做著欺民害民的事。
當出發點變成牟利的時候,網紅們所做的壹切都看起來別有用心。
比如她口口聲聲宣傳的“19歲女騎手下跪”、“顧客支付41元配送費,到騎手只有3塊5”,這些現象全都無法解決,因為壓根就不存在,都是蓄意編造的謠言。
經過各方查實,41元配送費的那壹單裡,騎手收到了38.6元。
在“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整個流程裡,劉雯們沒有起到任何的積極作用,反而壹直在不停添堵。
因為,對劉雯們來說,真相並不重要,能夠煽動網友們的情緒,進而變現才更重要。
這些層出不窮的陰謀論、網絡暴力、謠言,只是他們賺錢的工具,當各方忙著辟謠的時候,靠著流量賺的盆滿缽滿的劉雯們,早已經著手准備制造下壹個“爆款謠言”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