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30 | 来源: 定焦One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电动车 | 字体: 小 中 大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首先有南北方的地域差异。
北方乡镇普及得相对慢些。如果有长途需求,开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很多人还是没有安全感。
李琛的老家距离北京400多公里,很多亲戚对电车没概念,只有当一些亲戚朋友坐车时觉得“晕车”时,李琛才解释说,“这是电车,加速快,容易晕车”。亲戚们就会很焦虑,马上问“能跑多少公里?”他得继续解释续航的问题。
王荔经常到处旅游,她的观察是,往南方走,尤其是旅游城市,电动车很多。因为他们没有冬季续航焦虑。
今年春节,张薇一家三口第一次开蔚来ES6回老家。她是浙江桐乡人,距离北京1200多公里,花费14个小时,大概300公里左右换一次电。
南下的路上,张薇觉得绿牌车逐渐变多,到了江浙地区,绿牌车和油车至少是五五开。
春节期间的租车数据也有一定代表性。租车平台悟空租车的数据显示,本次春节,新能源订单主要来源于南方城市,北方城市用户更多的选择油车出行。
除了南北方因素,充电不方便,直接导致有些下沉市场对电动车的接受度不高。
汽车之家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用车报告(2024年)》显示,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一线与二线城市合计份额近50%,三线及以下城市公共充电桩的建设有待提速。
王荔说,她的老家定州是一座北方的四线城市。大年初二晚上9点,她参加完聚会想充电,发现公共充电桩本身就少,而且很多是被占用的状态,“出了市区,连个充电桩都找不着”。
自家想安装充电桩并不容易。
王荔今年春节给几个想换车的亲戚推荐了新能源车。有亲戚本来都计划买了,结果被装充电桩的成本劝退了。亲戚家是老旧小区,想装充电桩要铺设一百米左右的电缆,总费用加起来得1万块。“那还不如开油车省钱。”王荔说。
李琛对「定焦One」说,老家的人们观念偏保守,物业基本不让安充电桩,就算物业同意,也有邻居因为“怕着火”反对。
新能源车的下沉,往往和当地的消费水平挂钩。在欠发达的乡镇,绿牌车还处在从网约车向私家车过渡的阶段。
2021年春节,李琛开特斯拉回山西原平,没见到什么电车。他当时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充电桩,还不能用,后来终于找到一座充电站,也是那一年刚建起来的,充电的车很少,只有稀稀落落几辆出租车。
李琛今年春节假期再回去,那个充电站的位置快占满了,主要是很多网约车都换成了比亚迪、埃安等等的绿牌车,“本地车牌的新势力还是没怎么见过”。
这和当地的购买力直接挂钩:大部分人的车都在5万以内;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会花5到10万买车。
在相对发达的下沉市场,新势力品牌下沉得更快。
让张薇意外的是,在桐乡这座三线城市,理想、蔚来的出镜率很高。许多家庭都是有了一辆油车之后,再添一辆电车作为日常代步。
张薇在小区院子里就看到过十来辆蔚来,一半是本地牌照。新势力品牌在当地比较大型的商场里都布局了门店,张薇觉得购买和售后都没问题。
在杭州上班的小志,是江苏张家港人,他一年半以前换了智己LS7,落地35万。据他观察,张家港本地的问界、“蔚小理”保有量和杭州没有太大差别。-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