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01 | 来源: 时代周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春节专栏 | 字体: 小 中 大
大理古城 图源:受访者
“感觉大理周边村庄的商业化气息比较浓,和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那种自由自在的旅居氛围不完全相同。不过大年初一大理古城白天有舞龙舞狮,晚上有篝火晚会,游客明显比前一天多,过年氛围也很浓。”小苗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同样因机票价格高昂而对出游计划作出调整的还有北京人阿默。过去几年,阿默常在大年初一从北京飞往海南,在那里和家人度过春节,但今年他选择一个人留在北京过年。
“机票太贵了,来回要几千块,而且来回折腾也很累。现在北京的年味也很浓,民俗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比如地坛和龙潭的庙会,除了有北京老字号和兔儿爷等传统手工艺品,还有故宫文创、中轴线文创等文创产品,结合市集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年轻人。”阿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春节期间除了在北京参与庙会等活动,阿默也准备避开人流高峰,去距离相对更近、也更冷门的地方短途旅行。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在“北上赏雪,南下看海”的冬季热门选择之外,作为首个非遗春节,今年“文化旅游”也成为一大亮点。全国各地结合“非遗”推出诸多文旅活动,包括西安的庙会和灯会、洛阳的“宫里过大年”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
同程旅行方面提供给时代周报记者的报告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北京推出5600多场文旅活动,同时向游客发放非遗漫游地图、庙会地图等;苏州则汇集全国200多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举办首届“姑苏年市·新春非遗游园会”,均带动当地酒店预订量上涨。
返乡“打工人”带动县域文旅消费
攒了一年的钱遇上期待已久的长假,让人们的消费预期随之提高,更多预算也令过年方式变得更加多样。
今年春节前夕,一对在北京生活的夫妇决定出国旅游。他们今年60岁出头,此前从未有过在春节前后出国旅游的经历。综合考虑距离和价格等因素后,他们将出游目的地选在旅游业相对成熟的泰国曼谷。
1月22日,他们坐上从北京飞往泰国曼谷的飞机,开始为期7天5晚的泰国之旅。在当地,他们逛大皇宫、玉佛寺、暹罗古城,也在璟泰庄园体验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地道的生活方式。除夕当天,这对夫妇旅行回国和家人一起在北京过年。
他们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春节前夕,泰国的春节氛围十分浓厚,到处贴对联、挂灯笼。“总体而言,这次旅行比较满意,第一次体验国外春节氛围,看看当地景致和风土人情,新鲜有趣,以后春节时也会考虑去更多地方旅游。”
在“过年团圆”这一不变的主题下,即便不在家乡,家人也要在同一个地方相聚。
来自内蒙古的剑南(化名)今年与父母家人一起在北京团圆。喜欢京味文化的他为一家四口做了详细规划,包括参加温榆河公园的“2025北京千灯夜”;去石景山游乐园的新春庙会及灯火游园会,观看打铁花;到雁栖湖参加首届新春音乐灯会等。
“考虑到第一次和家人一起在北京过年,重点是要让家人感受到浓浓的京味儿文化,体验庙会等民俗文化的魅力。”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近几年,父母前往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正在成为新趋势。根据央视新闻援引通信大数据平台数据,春运以来,反向春运人群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10%。反向春运人群主要来自江苏、四川、河北、陕西、浙江等省份,目的地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西安等大城市。
当然,更多人依然遵守春节的传统习俗“回家过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能守在家中。家乡的卖力宣传,也扩大了返乡人的出游半径。
邯郸人小静回家后,原本没有安排出游计划,但家人看到隔壁县城大名县在社交平台的宣传视频中年味浓郁的热闹场景和五彩斑斓的花灯,临时起意决定夜游大名府。大年初一下午5点,小静一家人驱车前往大名县,直至凌晨1点才返回家中。-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